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称物平施的意思、称物平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称物平施的解释

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孔颖达 疏:“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糴之贵贱因地腴瘠,假如腹里糴价五钱六钱,则穷边断是八钱九钱,奈何使苦寒与逸肥一样同折,非称物平施之义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称物平施”是汉语中的一个成语,出自《周易·谦卦》的象辞:“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其核心含义指衡量事物的轻重多少,公平地施予分配,体现均衡与公正的理念。

分解释义

  1. 称物:

    “称”本义为衡量轻重,《说文解字》释为“铨也”,即用秤计量;

    “物”泛指具体事物或资源。合指根据实际状况评估事物的价值或需求。

  2. 平施:

    “平”强调均等、无偏颇,《古代汉语词典》释为“公平”;

    “施”即施行、给予,如《论语》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整体指以公正原则分配资源。

权威来源

应用与延伸

此成语常用于形容资源分配、政策制定等领域需遵循的公平原则,例如《资治通鉴》中提及的赋税制度“均田平施”,即受此思想影响。其核心理念至今仍为管理学、伦理学的重要参考。

网络扩展解释

“称物平施”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称物平施(读音:chēng wù píng shī)指根据物品的多寡或轻重,公平、均衡地进行分配或施与。其中:

二、出处与背景

  1. 最早记载:出自《周易·谦卦》,原文为“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为君子应削减多余、补益不足,衡量事物后公平分配。
  2. 历史扩展:《汉书·律历志》提到“权者,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将这一概念引申为权衡事物的标准。

三、用法与示例

四、深层内涵

该成语体现了古代对公平和平衡的追求,既可用于物质分配(如粮食、赋税),也可引申到抽象领域(如权力、责任)的合理权衡。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周易》原典或《汉书·律历志》相关注释。

别人正在浏览...

薆昧爱琴海安常守故按院布治苌宏谗竖充庖春风和气楚玉担阁迭跃地方剧订阙飞土逐肉诽笑感慨系之过驳果证诃难横行直走红五月候簿黄腻腻花源蕙心纨质贾店蕉白究真儿救治巨川材举纲军衆忼慷课较肯正老鲫溜罗缎美彦模糊牡菊碰命丕绩墙有耳青年团渠搜睿思入山三寸呻嘶摄召实干事款则圆顺养四呼死争讼声探丸田夫野叟桶子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