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称物平施的意思、称物平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称物平施的解释

根据物品的多少,做到施与均衡。《易·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 孔颖达 疏:“称物平施者,称此物之多少,均平而施。”《汉书·律历志上》:“权者,銖、两、斤、钧、石也,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 明 唐顺之 《条陈蓟镇补兵足食事宜》:“糴之贵贱因地腴瘠,假如腹里糴价五钱六钱,则穷边断是八钱九钱,奈何使苦寒与逸肥一样同折,非称物平施之义也。”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称物平施”是一个汉语成语,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称物平施(读音:chēng wù píng shī)指根据物品的多寡或轻重,公平、均衡地进行分配或施与。其中:

二、出处与背景

  1. 最早记载:出自《周易·谦卦》,原文为“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意为君子应削减多余、补益不足,衡量事物后公平分配。
  2. 历史扩展:《汉书·律历志》提到“权者,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将这一概念引申为权衡事物的标准。

三、用法与示例

四、深层内涵

该成语体现了古代对公平和平衡的追求,既可用于物质分配(如粮食、赋税),也可引申到抽象领域(如权力、责任)的合理权衡。


若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周易》原典或《汉书·律历志》相关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称物平施》是一个用于描述平等待遇和公正对待的成语。它的拆分部首是“禾”和“言”,部首分别为“⺾”和“言”,它们的笔画数分别为5和7。《称物平施》这个成语主要源于《诗经·秦风·蒹葭》中的一句:“天之生我,尥(缺)(熏)谛(其);昔者先公以至于斯,世载勉化,乃行有司。”古代繁体字的写法可能会有一些变化,但是基本的意思和用法并未改变。 例句: 1. 在我们的社会中,我们应该对待每个人都应该采取《称物平施》的态度。 2. 作为领导者,我们应该始终坚持《称物平施》,不偏袒任何人。 《称物平施》可以与一些相关词组搭配使用,例如:“公平待遇”、“一视同仁”、“平权保障”等。在表达相反的意思时,可以使用“不公正对待”、“偏袒”、“歧视”等词语。 尊重每个人的权利和给予他们公正对待是建立一个和谐社会的关键。我们应该始终牢记《称物平施》的意义,并在生活中贯彻这一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