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raise] 稱贊;贊歎
亦作“ 稱歎 ”。猶贊歎。 漢 孔融 《論盛孝章書》:“九牧之人,所共稱嘆。” 宋 沉括 《夢溪筆談·辯證二》:“ 白 初至京師, 賀知章 聞其名,首詣之, 白 出《蜀道難》,讀未畢,稱嘆數四。”《醒世恒言·三孝廉讓産立高名》:“衆父老到此,方知 許武 先年析産一片苦心,自愧見識低微,不能窺測,齊聲稱嘆不已。” 清 獨逸窩退士 《笑笑錄·顔謝相嘲》:“ 宋武宗 嘗稱歎 謝莊 《月賦》。”
見“ 稱嘆 ”。
“稱歎”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ēng tàn,其核心含義是稱贊、贊歎,常帶有驚訝或欽佩的情感色彩。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定義
指對某人或某事的才能、行為、成就等表達高度贊賞或感慨,如“連聲稱歎”。
與“稱贊”相比,“稱歎”更強調因觸動而發出的感歎,如《夢溪筆談》中賀知章對李白《蜀道難》的贊歎。
情感層次
既包含單純的表揚(如“稱歎其才華”),也可延伸至因震撼、感動産生的複雜情緒(如“自愧低微,齊聲稱歎”)。
古代用例
現代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正式語境,如贊歎技藝(“演員技藝令人稱歎”)、感慨品德(“稱歎其無私精神”)等。
與“稱贊”區别:
“稱贊”側重客觀表揚(如“稱贊成績”),而“稱歎”更強調主觀情感的表達,甚至包含慨歎(如“稱歎命運無常”)。
異體寫法:
古籍中亦作“稱嘆”或“稱嘆”,屬異體字現象。
「稱歎」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因為事物的特點、功績、成就、表現等而贊歎、誇獎或稱贊。通常用來表示對某人或某事感到非常敬仰和欽佩。
「稱歎」這個詞的字形由「稱」和「歎」兩個字組成。其中,「稱」的部首是「禾」(hé),「歎」的部首是「又」(yòu)。整個詞的總筆畫數是16。
「稱歎」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發展的過程中。它的繁體字形為「稱歎」,「稱」表示稱贊、贊美,「歎」表示歎息、感歎。
在古時候,「稱」用的是「禾」和「嘗」的合體寫法,表示用禾谷稱量東西。而「歎」則用的是「口」和「忝」的組合,表示口中吐氣的樣子,并表示悔過、忏悔之意。
1. 我對他的勇氣和毅力感到稱歎。
2. 這個表演太精彩了,讓人不禁感到稱歎!
1. 贊歎(zàntàn):表示強烈贊美和稱歎。
2. 感歎(gǎntàn):表示因為某事感到驚歎、感慨或惋惜。
近義詞:贊賞、崇拜、敬佩。
反義詞:批評、責備、指責。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