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占驗物候。 南朝 宋 顔延之 《釋達性論》:“設候物之教,謹順時之經。”
(2).應候之物,某一時令特有之物。 明 唐寅 《聞蛩》詩:“四時序相代,候物興何早。”
“候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解釋:
占驗物候
指通過觀察自然現象(如動植物活動、氣候變化等)來推測或驗證時節規律。這一用法體現了古代對自然規律的重視,常用于農業或氣象相關的文獻中。例如南朝宋·顔延之《釋達性論》提到“設候物之教,謹順時之經”。
應候之物
指某一時令特有的自然産物或現象,如春天的桃花、秋天的桂花等。明代唐寅在《聞蛩》詩中寫道:“四時序相代,候物興何早”。
若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釋達性論》《聞蛩》等文獻原文。
《候物》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等待、守候物品的到來。它通常用來表達等待某個特定物品的到來或等待某個事件的發生。
《候物》的部首是“亻”(人字旁)和“木”(木字旁),它的拼音是“hòu wù”。它總共由12個筆畫組成。
《候物》一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它最早出現在《爾雅》這本古代漢語詞典中。在繁體中,這個詞的寫法和簡體相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并不統一,所以《候物》這個詞在不同的時代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一般來說,它的基本形狀和現代寫法相似。
1. 我在車站候物已有半小時了,望着遠方的列車,心中充滿了期待。
2. 耐心地候物是獲得成功的關鍵之一。
等候、候選、候車、守候、候選人、候審
期待、守候、等待
迎接、送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