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巴格達的意思、巴格達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巴格達的解釋

伊拉克首都。人口450萬(1995年)。公元762年被定為阿拉伯帝國都城,9世紀曾為伊6*6*蘭教中心。1921年成為首都。全國最大工業中心,有煉油、鋼鐵、水泥等工業。中東重要國際航空站。多清真寺。城南有巴比倫古城遺址,遊覽業興盛。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巴格達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巴格達 (Bā gé dá)

一、基礎釋義

巴格達是伊拉克共和國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底格裡斯河兩岸。其名稱在阿拉伯語中意為“神賜的禮物”。作為中東地區重要的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巴格達曆史上曾是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的都城(公元762年建都),以繁榮的學術、貿易和“一千零一夜”的故事背景聞名于世(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辭海》第七版)。

二、文化内涵與象征意義

  1. 曆史地位

    巴格達在伊斯蘭黃金時代(8-13世紀)被譽為“智慧之城”,擁有世界最早的學術機構“智慧宮”,彙集了波斯、印度、希臘等文明的科學與哲學成果(來源:《世界曆史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文學意象

    在《一千零一夜》中,巴格達被描繪為充滿傳奇色彩的繁華都城,象征東方神秘與財富,這一形象深刻影響了西方文學對中東的想象(來源:《阿拉伯文學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三、現代城市定位

作為伊拉克的核心城市,巴格達現今承擔國家行政、交通樞紐與石油工業中心職能。盡管曆經戰亂,其文化遺産如穆斯坦西裡亞書院(13世紀)、阿拔斯宮遺址等仍見證着古城輝煌(來源:中國大百科全書數據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産中心官網)。

參考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

巴格達(بغداد‎,Baghdad)是伊拉克首都及巴格達省首府,其名稱含義和城市概況可綜合多個權威信息源解釋如下:

一、名稱由來

巴格達一詞源于波斯語,由“神(bagh)”與“贈賜(dād)”組合而成,意為“神的贈賜”。曆史上曾音譯為“報達”“八哈塔”。

二、基本概況

  1. 地理位置
    位于美索不達米亞平原中部,底格裡斯河穿城而過,距幼發拉底河僅30餘公裡,是連接東西方的交通樞紐。

  2. 城市地位

    • 伊拉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全國最大工業基地(煉油、鋼鐵、水泥等産業)。
    • 中東重要國際航空樞紐,擁有陸空立體交通網絡。

三、曆史與文化

四、其他語境中的含義

在刀郎歌曲中,巴格達可能關聯阿拉伯叙事詩《艾裡甫與賽乃姆》中的地名,但需注意其與維語“博格達”(意為“高大宏偉”)的語義差異。


注: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權威詞典或伊拉克城市史相關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播谷晡夕漕藏潮鳴電摯出丑放乖淳輝大器晩成大音電熨鬥笃古阿曲防堤芳津繁林烽燹敢怕故倡國備函育畫角緩慢花生仁婚媾踐迹進奉槿籬揪心刊發伉健扣馬快炙背來訪類同綸連邁志貓鼠同乳免除處罰鳴唳名伶南威齧殺逆見蒲龍艾虎牽記期瓜輕煤容美喪逝山林屐沈殆伸縮市粜屬邦韬鑰推謝五零四散武威獻履瑕釁習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