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ffer as tribute; present with all respect] 恭敬地獻給;呈獻
進奉珍寶
(1).猶進獻。《舊唐書·裴度傳》:“ 王稷 家二奴告 稷 換父遺表,隱沒進奉物。”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四:“上以其名不雅馴,題之曰‘碧螺春’。自是地方有司,歲必採辦進奉矣。” 李克非 《京華感舊錄·話說北京的電燈》:“海軍衙門又由國外購得小火輪船三艘進奉。”
(2).指進獻的財物。《舊唐書·食貨志上》:“先是 興元 克復京師後,府藏盡虛,諸道初有進奉,以資經費,復時有宣索。”《水浒傳》第五七回:“俺的頭領,今欲啟請大頭領将軍,下山相救,明朝無事了時,情願來納進奉。”
“進奉”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差異,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曆史背景與用例
社會影響
使用場景
文獻出處
“進奉”兼具動詞(進獻行為)和名詞(進獻物)屬性,反映了古代社會等級制度與物質交流的特點。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舊唐書》《水浒傳》等文獻來源。
《進奉》是一個漢語詞語,意思是進獻、進貢,向上級或革命政權獻上物品或詞章以示忠誠或敬意。
《進奉》的部首是辶和奴,其中辶是一個形聲部首,奴是一個意符部首。它的總筆畫數為13筆。
《進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帝王朝廷的禮儀制度。當時,群臣或外國使者會将貢品或文書獻給皇帝或官員,表示對尊貴者的臣服或尊敬。
《進奉》的繁體字為「進奉」。
在古代的漢字寫法中,有時會将《進奉》寫作「進獻」或「進貢」。
1. 他每年都會利用春節向祖先的神龛進奉供品。
2. 使館代表團将在明天舉行的儀式上向國家元首進奉賀辭。
進貢、進獻、進饋、進獻、進獻品、進貢物
進獻、貢獻
退還、取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