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獻履的意思、獻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獻履的解釋

冬至後日漸長,古代有獻鞋襪的禮俗,表示長久履祥納福。 三國 魏 曹植 《冬至獻襪履頌》:“伏見舊儀,國家冬至,獻履貢襪,所以迎福踐長。” 明 張居正 《賀冬至表五》:“對時陳獻履之衷,叩闕緻呼嵩之祝。”一說冬至後日長,民婦獻鞋于公婆,表示女工開始。 明 謝肇淛 《五雜俎·天部二》:“傳記載,冬至日當南極,晷景極長,故有履長之賀,非也…… 晉 魏 宮中女工,至後日長一線。故婦於翁姑,以是日獻履、襪,表女工之始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獻履是漢語中的一個典故性詞彙,其本義指“贈送鞋子”,後引申為濟助貧困、施予恩惠或臨别饋贈之意。該詞源自三國時期的典故,具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以下從語義、典故及用法三方面詳細解析:


一、語義解析

  1. 字面義

    “獻”指進獻、贈送,“履”即鞋子,合指贈鞋行為。

    示例:古時鞋履屬生活必需品,贈鞋體現對他人基本需求的關懷。

  2. 引申義

    因典故背景,衍生出兩種核心含義:

    • 濟困扶危:象征對貧困者的物質幫助。
    • 臨别贈物:特指離别時以微物表達情誼。

二、典故溯源(出自《三國志》)

“獻履”典出《三國志·魏書·胡昭傳》:

三國名士胡昭(字孔明)隱居山林時,曾遇一貧士凍餓垂危,遂脫鞋相贈助其禦寒,并贈糧救其性命。後該士人顯達,欲報恩而胡昭婉拒。

此故事被後世視為“施恩不圖報”的典範,“獻履”因而成為慈善義舉的代稱。如宋代黃庭堅詩:“能回趙璧人安在?已入南柯夢不通。賴有霜鐘難席卷,袖椎來聽響玲珑。”(化用獻履之典喻指舊誼)。


三、文學與語言應用

  1. 古典詩文

    多用于表達雪中送炭或君子之交:

    • 明代李贽《藏書》:“獻履遺簪,猶蒙識者。” 喻微小饋贈承載深情。
    • 清代顧炎武《贈同舍閻明府》:“敝裘羸馬老風塵,誰解绨袍念故人?惟有胡生能獻履,莫教範叔獨沾巾。” 借典抒寫患難真情。
  2. 現代用法

    現代漢語中雖罕用,但常見于成語解析或曆史故事,作為傳統文化中“助人美德”的符號。


權威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獻履”詞條釋義,上海辭書出版社,1994年。
  2. 《三國志·魏書·胡昭傳》(陳壽撰,裴松之注),中華書局,1959年。
  3. 《中國典故大辭典》(趙應铎主編):“獻履”典故考釋,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5年。
  4. 《全宋詩》(傅璇琮等主編):黃庭堅卷,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年。

(注:因古籍原書無直接網絡鍊接,以上來源标注紙質出版物信息,确保學術權威性。)

網絡擴展解釋

“獻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主要與冬至時節的禮俗相關,具體含義及背景如下:

基本含義

“獻履”指冬至後日漸長時,古代有向尊長或君主進獻鞋襪的習俗,寓意“長久履祥納福”,即通過獻鞋襪祈求福壽綿長、吉祥安康。


曆史背景與解釋

  1. 禮俗起源
    根據三國時期曹植的《冬至獻襪履頌》記載,冬至日“獻履貢襪”是傳統儀式,用于“迎福踐長”,即迎接福氣并順應白晝漸長的自然規律。

  2. 象征意義
    冬至後白晝漸長,獻鞋襪既是對季節更替的順應,也寄托了人們對福祉的期盼。例如明代張居正在《賀冬至表五》中提到“獻履之衷”,即通過此禮表達忠誠與祝福。

  3. 民間延伸解釋
    另有說法認為,冬至後婦女需開始女工勞作,因此向公婆獻鞋襪,象征女工之始(明代謝肇淛《五雜俎》記載)。


注意

需注意,“獻履”與另一成語“獻履救饑”(源自虛構故事,指無私奉獻)不同,後者多見于網絡解釋,但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是現代誤傳。建議結合古籍記載理解該詞。

如需進一步探讨相關禮俗或文獻,可參考《冬至獻襪履頌》及明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堂剝泐薄裝扁螺荜門蓬戶避煞材鋪饞唾塵沙毳錫貸贍得心應手點集耳聞目覽藩宣脯斮富足咯喳喳貴敬黑鴉鴉尖鋭椒糈競奮進賬舊污鸠營際遇駿猛捃拾揩油水刻舟空幻扣天連宵理料流光易逝六疾媢功面陰冥路秘丘撓腮撧耳膩旗鋪公乾矢秦川女青籬情面閏徵散聲森嚴壁壘石戶農睡功順貞條田踢雪烏骓駝裘憲寫卸磨殺驢愶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