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威的意思、南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威的解釋

(1).亦稱“ 南之威 ”。 春秋 時 晉國 的美女。《戰國策·魏策二》:“ 晉文公 得 南之威 ,三日不聽朝,遂推 南之威 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蓋有 南威 之容,乃可以論其淑媛。”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不可以 無鹽 宿瘤 之丑,而謂在昔無 南威 西施 之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女不答,但嗤嗤笑之以鼻,欵步而入,秋波流慧,嬌媚可憐,竊意西子、南威,不是過也。”後因泛指美人。 南朝 陳後主 《日出東南隅行》:“重輪上瑞暉,西北照 南威 。 南威 年二八,開牖敞重闈。” 宋 徐铉 《寄锺谟》詩:“假中西閣應無事,筵上 南威 幸有情。”

(2).謂南方極熱的暑氣。《文選·鮑照<苦熱行>》:“赤阪橫西阻,火山赫南威。” 張銑 注:“南方之威色。” 唐 白居易 《秋熱》詩:“ 西江 風候接南威,暑氣常多秋氣微。”

(3).橄榄的别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事物異名》:“南威,橄欖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南威”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曆史人物(春秋時期晉國美女)

“南威”亦稱“南之威”,是春秋時期晉國的著名美人。據《戰國策·魏策二》記載,晉文公得到南威後沉迷其美色,三日不朝,最終醒悟并疏遠她,警示後人“美色可能導緻亡國”。後世文人常以“南威”代指絕色佳人,如曹植《與楊德祖書》提到“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淑媛”。

二、自然氣候(南方極熱暑氣)

“南威”被用來形容南方酷熱的暑氣。唐代白居易《秋熱》詩雲:“西江風候接南威,暑氣常多秋氣微”,鮑照《苦熱行》中也有“火山赫南威”的描述,均以“南威”比喻炎熱的氣候特征。

三、植物别名(橄榄)

明代陶宗儀《辍耕錄》記載“南威”為橄榄的别稱。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已較少使用。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了《戰國策》、唐詩及古代雜錄的記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戰國策》《文選》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南威一詞是指某個地點或人名。現代漢語中,南威這個詞由兩個字組成,即“南”和“威”。其中,“南”音[nán],意為方位詞“向南”,表示方向或位置;“威”音[wēi],意為名詞,“權威”、“威力”等。 “南威”一詞的拆分部首為「⼥」、「示」。其中,“⼥”是“女”字的變形,表示與“女性”相關的意思;“示”表示跟“事情”或“行為”有關。 在繁體字中,“南威”一詞保持不變。現代漢字寫法中,“南威”的字形與“南”和“威”部分相同。 “南威”的來源并不明确,它可能是某個地名或人名,具體含義需要根據上下文來判斷。 古時漢字的字形和寫法與現代漢字有所不同。根據《康熙字典》記載,古代對于“南”字的寫法有“⼗+ 蔔 + 子”、“口 + ⼂鈕”、“⼻+ わ”,而對于“威”字的寫法有“戌 + ⺍ + 又”、“61亻+ 隹”。 下面是一些例句: 1. 他所展現的威力可以說是南威北往,無人能敵。 2. 南威之地是我向往已久的旅遊勝地。 3. 她在這個領域中的地位如同南威,無人能夠動搖。 以下是一些與“南威”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組詞:南威之地、南威北往、威風凜凜、威震天下 近義詞:權威、威嚴、氣勢、威力、勢力 反義詞:柔弱、溫和、平和、溫順、柔軟 總結: 南威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意為某個地點或人名。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和「示」,分别表示與“女性”和“事情或行為”相關。它的字形和寫法在繁體字中保持不變。《康熙字典》記載了古代對于“南”和“威”字的不同寫法。一些例句展示了它的用法和意義。此外,還給出了一些與“南威”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