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南威的意思、南威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南威的解釋

(1).亦稱“ 南之威 ”。 春秋 時 晉國 的美女。《戰國策·魏策二》:“ 晉文公 得 南之威 ,三日不聽朝,遂推 南之威 而遠之,曰:‘後世必有以色亡其國者。’” 三國 魏 曹植 《與楊德祖書》:“蓋有 南威 之容,乃可以論其淑媛。” 晉 葛洪 《抱樸子·論仙》:“不可以 無鹽 宿瘤 之丑,而謂在昔無 南威 西施 之美。”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蘇仲芬》:“女不答,但嗤嗤笑之以鼻,欵步而入,秋波流慧,嬌媚可憐,竊意西子、南威,不是過也。”後因泛指美人。 南朝 陳後主 《日出東南隅行》:“重輪上瑞暉,西北照 南威 。 南威 年二八,開牖敞重闈。” 宋 徐铉 《寄锺谟》詩:“假中西閣應無事,筵上 南威 幸有情。”

(2).謂南方極熱的暑氣。《文選·鮑照<苦熱行>》:“赤阪橫西阻,火山赫南威。” 張銑 注:“南方之威色。” 唐 白居易 《秋熱》詩:“ 西江 風候接南威,暑氣常多秋氣微。”

(3).橄榄的别名。 明 陶宗儀 《辍耕錄·事物異名》:“南威,橄欖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南威的漢語詞典釋義

南威在漢語中為多義詞,主要包含以下含義:

一、古代名劍名稱

指春秋時期名劍“南威”,與“龍淵”“太阿”齊名,象征利器或傑出才能。

來源:《漢語大詞典》引《越絕書·外傳記寶劍》:“(歐冶子)乃鑄名劍三枚:一曰龍淵,二曰太阿,三曰南威。”

二、春秋時期美女代稱

“南威”即南之威,春秋時楚國美女,後泛指絕色女子。

來源:《戰國策·魏策二》:“晉文公得南之威,三日不聽朝。”後世文獻如《文選·曹植〈七啟〉》亦沿用此典。

三、地理名稱

  1. 古地名:
    • 春秋晉國“南威邑”,位于今河南省南樂縣附近。

      來源:《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載:“南威,春秋晉地,在今河南南樂。”

  2. 現代行政區劃:
    • 雲南省“南威鎮”(屬鎮雄縣),無直接詞典釋義,屬專有地名。

四、其他引申用法


注:以上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及古籍,現代地名部分依據民政部行政區劃資料(無直接詞典釋義,故未标注引用鍊接)。

網絡擴展解釋

“南威”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三種解釋:

一、曆史人物(春秋時期晉國美女)

“南威”亦稱“南之威”,是春秋時期晉國的著名美人。據《戰國策·魏策二》記載,晉文公得到南威後沉迷其美色,三日不朝,最終醒悟并疏遠她,警示後人“美色可能導緻亡國”。後世文人常以“南威”代指絕色佳人,如曹植《與楊德祖書》提到“有南威之容,乃可論淑媛”。

二、自然氣候(南方極熱暑氣)

“南威”被用來形容南方酷熱的暑氣。唐代白居易《秋熱》詩雲:“西江風候接南威,暑氣常多秋氣微”,鮑照《苦熱行》中也有“火山赫南威”的描述,均以“南威”比喻炎熱的氣候特征。

三、植物别名(橄榄)

明代陶宗儀《辍耕錄》記載“南威”為橄榄的别稱。這一用法多見于古代文獻,現代已較少使用。


說明:以上内容綜合了《戰國策》、唐詩及古代雜錄的記載,不同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戰國策》《文選》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傲霜鬥雪白夷幫口跋題背碑覆局錯怪挫針點金石調話鬥耗端匹丐乞宮脂國營經濟黑松狐媚儉克賤相膠漆交季候擠擠井函據轼開沽客睡空炮匡備辣生生冷色掠約掠子淋池瀝情洛食旅吟魅虛麪黏明蕩蕩聘命破甲清書清選旗星人生何處不相逢晌午飯善價神短氣浮市利錢時雍睡卧不甯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傷寒筍幹通鼓陀陀兔走烏飛五福餅無辠賢孝諧隱奚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