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揖的意思、長揖的詳細解釋
長揖的解釋
[bow with hands clasped] 舊時拱手高舉繼而落下的一種敬禮
詳細解釋
拱手高舉,自上而下行禮。《漢書·高帝紀上》:“ 沛公 方踞牀,使兩女子洗。 酈生 不拜,長揖曰:‘足下必欲誅無道 秦 ,不宜踞見長者。’” 顔師古 注:“長揖者,手自上而極下。” 晉 左思 《詠史》:“功成不受爵,長揖歸田廬。” 宋 葉適 《陳秀伯墓志銘》:“至召問,君長揖色倨,論事,泉湧不屈。”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公讌之日,拂座奉卮命坐,皆長揖甚恭。”
詞語分解
- 長的解釋 長(長)á兩端的距離:長度。長度大,與“短”相對,指空間,亦指時間:長短。長空。長短句(詞的别名)。長夜(a.漫長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長風破浪(喻志趣遠大)。長歌代哭(以歌代哭
- 揖的解釋 揖 ī 古代的拱手禮:作(?)揖。揖讓(賓主相見的禮節)。揖客。揖别。 筆畫數:; 部首:扌;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長揖”是古代漢族的一種禮儀,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指拱手高舉後自上而下的大幅度行禮動作,以表達對他人的尊敬。這一禮節在正式或莊重場合使用,常見于士人、官員之間或對長者的緻意。
動作特點
- 姿勢:站立時雙手抱拳(拱手),手臂高舉至額頭或更高位置,隨後以較大弧度緩慢下移至胸前或腰部。
- 幅度:動作幅度較大,手臂伸展較長,與短揖(小幅行禮)形成對比,體現更深的敬意。
使用場合
- 平輩或非正式尊崇:雖表達尊敬,但不同于跪拜或叩首,多用于平級或稍顯平等的場景,如文人雅士間的交往。
- 曆史典故:如《漢書》中郦生見劉邦時長揖不拜,體現不卑不亢的态度;左思《詠史》中“長揖歸田廬”則象征功成身退的灑脫。
與其他禮節的對比
- 短揖:動作幅度小,常用于日常簡單問候。
- 叩首/稽首:需跪地磕頭,等級更高,多用于君臣、祭祀等極端莊重的場合。
“長揖”是古代禮儀中兼具莊重與克制的行禮方式,通過動作幅度傳遞敬意的深淺,常見于文獻和士人階層的交往記載。如需更多曆史用例,可參考《漢書》《老殘遊記》等典籍。
網絡擴展解釋二
《長揖》一詞的意思是向他人表示尊敬和敬意的一種禮節行為。下面我來為你解釋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長揖的部首是手部。
- 筆畫:長揖一共有14個筆畫。
來源:
- 《長揖》一詞源于中國傳統禮儀,用于表達對他人的尊敬和敬意。
繁體:
- 繁體字中,長揖的寫法為「長揖」。
古時候漢字寫法:
- 在古代漢字中,長揖的寫法并未有太大變化。
例句:
- 他對長輩深深地長揖表示敬意。
- 在重要的場合,人們會行長揖以示敬重。
組詞:
- 行長揖、鞠躬長揖、深深長揖
近義詞:
- 行禮、鞠躬、問候、敬禮
反義詞:
- 輕視、無視、冷漠、不敬禮
希望以上内容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