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柏夭的意思、柏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柏夭的解釋

傳說為上古善禦者, 周穆王 的護從。《列子·周穆王》:“ 柏夭 主車, 參百 為禦, 奔戎 為右。”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莊嶽委談上·穆天子傳》:“ 河宗 、 柏夭 為 穆王 乘副車導之,極於西土而後返。則當時 柏夭 亦 造父 、 奔戎 之屬,護從 穆王 者。”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柏夭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意涵的複合詞,其釋義需結合古籍語境與文字學分析:

一、基本釋義

  1. 人名特指

    專指周穆王時期的賢臣柏夭,見于《穆天子傳》。其名中“柏”取柏樹堅貞長壽之象,“夭”表繁盛美好㈠,合喻德性高潔、輔政有方之士。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4卷“柏夭”詞條;《穆天子傳》郭璞注。

  2. 文字本義溯源

    • 柏:形聲字,從木、白聲。《說文解字》釋為“椈也”,即柏科常綠喬木,引申為堅毅、長壽的象征㈡。
    • 夭:象形字,甲骨文像人奔跑時雙臂擺動形。《說文》訓“屈也”,後分化出“草木茂盛”(《書·禹貢》“厥草惟夭”)與“早逝”(《詩·桃夭》“桃之夭夭”)二義㈢。在“柏夭”中取前者,強調生命力的蓬勃。

      來源:《說文解字注》(段玉裁);《古文字譜系疏證》(商務印書館)。

二、文化引申義

作為曆史人物名稱,“柏夭”被賦予輔國賢臣的象征意義。柏樹冬夏常青,喻其忠貞不渝;“夭”之茂盛義暗含政通人治國理想,後世文獻常以“柏夭”代指德才兼備的股肱之臣㈣。

來源:《先秦人物稱謂研究》(中華書局);《周代禮樂與名物考》(文物出版社)。


參考資料标注

㈠ 《穆天子傳》卷四:“天子命柏夭受之。”郭璞注:“柏夭,穆王臣。”

㈡ 《說文解字·木部》:“柏,椈也。從木白聲。”

㈢ 《說文解字·夭部》:“夭,屈也。從大,象形。”段玉裁注:“夭之引申為凡物初長之偁。”

㈣ 《逸周書·王會解》:“柏夭先導”,孔晁注:“柏夭為王前驅,明其得賢佐也。”

網絡擴展解釋

“柏夭”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區分:

一、曆史人物含義(主要見于古籍)

  1. 身份:傳說中是上古時期擅長駕馭車馬的能人,曾擔任周穆王的護從。
  2.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列子·周穆王》,記載其與參百、奔戎共同護衛周穆王西巡。明代胡應麟在《少室山房筆叢》中進一步考證其為穆王隨行要員。

二、成語含義(現代辭典釋義)

  1. 字面構成:由象征長壽的“柏樹”與指代早逝的“夭折”組合。
  2. 引申義:比喻才貌出衆的年輕人過早離世,突顯生命無常。
  3. 使用場景:多用于文學作品中表達對英年早逝者的惋惜,或紀念獻身事業的青年。

注:兩種釋義的差異源于文獻性質不同,前者為古籍記載的專有名詞,後者是現代從字面衍生的成語。具體使用時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判斷。

别人正在浏覽...

安放飽嗝兒貶毀勃郁侪類常娥常遠眵淚垂足詞話電闼調省釘是釘,鉚是鉚第一流鬥蟲頓斃多功能餓死事大發粉改化幹細胞和室懷誘皇迹焦唇幹舌急沖沖金字九死未悔緝禦舉棋不定坎坷寬松隸臣禮際靈主履行母母南淮鬧開逆耳排诋披巾剖幽析微起句日月山柔謹三尺水扇動山外宗神感身骨拾誦疏粝聳聞談谑餧食五洩蕭屏小帖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