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出惡言。 元 馬祖常 《寄六弟元德宰束鹿》詩:“汝素謹禮法,口未見嗔詬。”
“嗔诟”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使用場景可通過以下分析綜合理解:
“嗔诟”指因對他人言行不滿而發怒并出惡言責備,核心意義是“怒出惡言”。例如在元代馬祖常的詩中,“汝素謹禮法,口未見嗔诟”即表達了對他人未失禮的肯定。
多用于描述因強烈不滿而激烈指責他人的行為,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語境。例如,指責他人違反禮法或道德時可能用此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成語(如“轉嗔為喜”“诟龜呼天”),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嗔诟(chéngòu)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對不滿、不服或憤怒等情緒進行表達和發洩的行為。它可以用來形容人們對某人或某事的責備、斥責、批評,常帶有憤怒和氣憤的語氣。
嗔诟拆分為“口”(kǒu)和“言”(yán)兩個部首,它總共有10個筆畫。
嗔诟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繁體字中,嗔诟可寫作“嚚詬”。
在古時候,嗔诟的寫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漢代篆書中,嗔诟的寫法為“嚚”。
1. 我嗔诟着他的粗心大意。
2. 她對教室的髒亂嗔诟不已。
3. 老師嗔诟着學生們上課不認真聽講。
嗔怒、嗔憤、诟病、诟罵
責備、斥責、批評、譴責
誇獎、稱贊、表揚、贊揚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