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簡陋的房屋。漏,通“ 陋 ”。 清 錢謙益 《張藐姑太仆許饷名酒》詩:“漏屋書傳君自聖,《囚山》賦就我真耽。”
(2).漏雨的房屋。 宋 範成大 《次韻子永夜雨》:“漏屋疎疎滴,空檐細細斟。”
“漏屋”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解釋:
簡陋的房屋
這裡的“漏”通“陋”,表示房屋的簡樸或粗劣。例如清代錢謙益在詩中提到“漏屋書傳君自聖”,即用“漏屋”形容居所簡陋。這一用法強調建築本身的樸素,而非物理破損。
漏雨的房屋
指因屋頂破損導緻雨水滲入的房屋。宋代範成大詩句“漏屋疎疎滴”便描繪了雨滴從屋頂漏下的場景,體現了字面意義上的“漏”。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相關詩詞注解。
《漏屋》是一個漢字詞語,由“漏”和“屋”兩個字組成。
部首:
筆畫:
來源:
《漏屋》一詞來源于古代中國的民間傳說故事。傳說中有一個可憐的老人家住在漏水的破屋裡,每逢下雨天屋頂都會滴水進來,使他的屋子變得潮濕不堪。因此,人們用“漏屋”來形容房屋老舊、破爛不堪、屋頂漏雨。
繁體:
繁體字詞為「漏屋」。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漢字寫法較現代有所不同,但「漏屋」一詞的古代寫法沒有明确記載。
例句:
1. 屋子年久失修,成了個漏屋,每逢大雨就會滴水。
2. 外婆家的老房子是個漏屋,我們總是要小心躲避雨水。
組詞:
漏出、漏風、漏水、屋頂、屋子、屋檐。
近義詞:
破舊、破敗、殘敗、年久失修。
反義詞:
堅固、完好、新穎、修繕。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