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評劇的意思、評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評劇的解釋

[a local opera of north and northeast China] 流行于華北、東北等地的地方戲曲劇種,最早産生于河北東部灤縣一帶,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劇等藝術成就。早期叫“蹦蹦兒戲”,也叫“落子”

詳細解釋

流行于 華北 、 東北 等地的劇種。最早産生于 河北 東部 灤縣 一帶,吸收了河北梆子、京劇等藝術的優點。早期叫蹦蹦兒戲,也叫落子、評戲。 吳祖光 《<新鳳霞回憶錄>後記》:“把舊社會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評劇藝人的血淚史用文字記錄下來是有意義的。”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評劇是中國北方傳統戲曲劇種之一,位列中國五大戲曲劇種。以下從多個方面綜合解釋其定義及特點:

一、起源與名稱演變 評劇起源于清末河北灤縣一帶的民間曲藝“對口蓮花落”,後吸收東北二人轉、河北梆子、京劇等元素,形成“唐山落子”。1909年左右,成兆才等藝人對藝術形式進行改良,創造出“平腔梆子戲”。1935年在上海演出時,因劇目内容具有“評古論今”的社會意義,采納呂海寰建議正式定名“評劇”。

二、藝術特色

  1. 唱腔特點:以闆腔體為主,包含慢闆、二六闆、垛闆等,唱詞通俗易懂,吐字清晰如白話。女腔流派豐富(如白派典雅大氣),男腔後期發展出老生腔、花臉腔。
  2. 表演風格:動作貼近生活,念白以唐山方言為基礎,整體呈現濃郁的生活氣息和民間色彩。
  3. 伴奏形式:主奏樂器為闆胡,輔以唢呐、笛子等,音樂結構自由靈活。

三、曆史地位與影響 評劇2006年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其劇目多關注市井生活和底層民衆,如經典作品《楊三姐告狀》《花為媒》。現流行于華北、東北地區,并輻射至全國,成為僅次于京劇的第二大北方劇種。

注:關于名稱由來,另有李大钊調解“平劇”争議的說法,但主流觀點以1935年上海定名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評劇的意思

評劇指的是一種流行于中國北方的地方戲劇表演形式,源自河北地區,是以唱為主、穿行于情節之中者為主要表演方式的一種戲劇形态。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評劇的拆分部首為言( 讠)和刂,總共有11畫。

來源

評劇起源于明代的說唱藝術,後來發展成了一種獨立的戲劇形式,并在清代得到了進一步發展與傳承。

繁體

評劇的繁體字為評劇。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評劇的漢字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

例句

1. 這部評劇描繪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

2. 我們去觀看評劇,享受了一場精彩絕倫的演出。

組詞

評劇可組成的詞語:

1. 評劇演員

2. 評劇表演

3. 評劇藝術

近義詞

評劇的近義詞有:

1. 評話

2. 評彈

反義詞

評劇的反義詞無特定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