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怒出恶言。 元 马祖常 《寄六弟元德宰束鹿》诗:“汝素谨礼法,口未见嗔詬。”
“嗔诟”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使用场景可通过以下分析综合理解:
“嗔诟”指因对他人言行不满而发怒并出恶言责备,核心意义是“怒出恶言”。例如在元代马祖常的诗中,“汝素谨礼法,口未见嗔诟”即表达了对他人未失礼的肯定。
多用于描述因强烈不满而激烈指责他人的行为,常见于文学或正式语境。例如,指责他人违反礼法或道德时可能用此词。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成语(如“转嗔为喜”“诟龟呼天”),可参考古籍或权威词典。
嗔诟(chéngòu)是一个汉字词语,形容对不满、不服或愤怒等情绪进行表达和发泄的行为。它可以用来形容人们对某人或某事的责备、斥责、批评,常带有愤怒和气愤的语气。
嗔诟拆分为“口”(kǒu)和“言”(yán)两个部首,它总共有10个笔画。
嗔诟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在繁体字中,嗔诟可写作“嚚詬”。
在古时候,嗔诟的写法可能稍有不同。例如,汉代篆书中,嗔诟的写法为“嚚”。
1. 我嗔诟着他的粗心大意。
2. 她对教室的脏乱嗔诟不已。
3. 老师嗔诟着学生们上课不认真听讲。
嗔怒、嗔愤、诟病、诟骂
责备、斥责、批评、谴责
夸奖、称赞、表扬、赞扬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