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流魚的意思、流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流魚的解釋

沉魚。流,用同“ 沉 ”。《荀子·勸學》:“昔者 瓠巴 鼓瑟而流魚出聽。” 王先謙 集解:“《大戴禮記》作‘沉魚’是也……作‘流’者,借字耳。”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流魚是漢語古語詞,其核心含義指因水流幹涸而受困的魚,常用于比喻處境艱難、亟待救助的人。具體解析如下:

一、基本釋義

“流魚”最早見于《荀子·勸學》:“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此處“流魚”指浮于水面之魚。《漢語大詞典》釋為“浮在水面上遊動的魚”。但更常見的典故義出自《莊子·外物》所載“涸轍之鲋”的故事,後演變為“流魚”代指失水困頓之魚,如《辭源》釋義:“流魚即涸轍之魚,喻處境困厄”。

二、典故溯源

《莊子·外物》載:莊周遇鲋魚困于車轍,魚呼救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鬥升之水而活我哉?”此即“涸轍之鲋”典故。後世文獻如《昭明文選·王儉〈褚淵碑文〉》化用為“撫枯骨而流魚”,李善注引《莊子》釋“流魚”為“失水之魚”,成為經典比喻。

三、比喻延伸

唐宋以降,“流魚”固定為文學意象。如:

其文化内涵始終圍繞生存危機與外力救助的關聯性,與“涸鲋”“轍鲋”構成同義典故群。


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
  2.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
  3. 《昭明文選》李善注(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宋史·河渠志》(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流魚”是一個多義詞,具體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以下是其不同層面的解釋:

一、古漢語中的通假用法

在《荀子·勸學》等古籍中,“流魚”中的“流”是“沉”的借字,意為“沉魚”。例如:“昔者瓠巴鼓瑟而流魚出聽”(《荀子·勸學》),此處指沉入水中的魚被琴聲吸引而浮出水面。漢代學者王先謙在《集解》中也指出,《大戴禮記》寫作“沉魚”,進一步驗證了“流”在此處的通假用法。


二、成語比喻義

“流魚”在成語中引申為“人或物在某種情境下如魚般自由流動”。例如《史記·項羽本紀》中,描述韓信在項羽死後“猶魚目于魚”,比喻其失去對手後行動自如、不受約束的狀态。


三、自然現象(黃河特有)

“流魚”也指黃河三門峽大壩下遊的自然現象:因河水含沙量驟減,魚群被沖至水面或岸邊,形成集中且壯觀的場景。此現象在大壩投入使用後更為顯著。


  1. 古義:通“沉魚”,表被動下沉(《荀子》)。
  2. 比喻義:形容自由無拘束的狀态(《史記》)。
  3. 自然現象:黃河魚群因水文變化集中浮現。

如需更完整信息,可參考《荀子·勸學》《史記·項羽本紀》原文或黃河水文相關研究。

别人正在浏覽...

阿伯拜書版帳錢保值陂渰比假筆聖蟲天傳鼓抵牾惡惡鋒镝餘生蜂黃糞溷焚燒告麻高祖王父刮言國際婦女節郭履過誤焊縫環立嘉奬檢結椒子淨白景物錦上添花疾首痛心酒仙翁擊鐘食來翰溜骨髓陋薄路冢馬府賣糖梅臉眇身名不虛立甯封子軯鍧品月锵訇搶婚輕輕瞥瞥羣慝三句甜兩句苦僧宮山貢哨壺瘦黑條疏同榻托法枉憲穩惬污卑五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