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泮池的意思、泮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泮池的解釋

[pool front school in ancient times] 古時學校前的水池

詳細解釋

學宮前的水池。 元 汪克寬 《泮宮賦》:“步前除以徜徉兮,覩泮池之澄碧。” 明 李東陽 《鳜魚圖為掌教謝先生作》詩:“泮池雨過新水長, 江 南鱖魚大如掌。” 清 黃遵憲 《罷美國留學生感賦》:“諸王立橫卷,百蠻環泮池。”參見“ 泮水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泮池是古代中國學宮(如孔廟、文廟)前的一種半圓形水池,具有特定的禮制象征意義。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字義與詞源

“泮”本義為“半水”,即半圓形的水域。《說文解字》釋“泮”為“諸侯飨射之宮,西南為水,東北為牆”,指周代諸侯設立的學宮(泮宮)中半圓形的池沼結構。

來源:許慎《說文解字·水部》。


二、曆史功能與文化象征

  1. 禮制建築:

    泮池是周代“泮宮”(諸侯級學宮)的核心構件,形制為半圓形水池,區别于天子學宮“辟雍”的環形水池,體現等級禮法。《禮記·王制》載:“諸侯曰泮宮”,鄭玄注:“泮之言半也,半水成池。”

    來源:《禮記·王制》鄭玄注。

  2. 教化象征:

    古代士子入學時需跨過泮池,稱為“入泮”,象征正式進入儒學門庭。朱熹《四書章句集注》提及“泮水”為教化流動之喻,寓意“教化流行”。

    來源: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大學章句》。

  3. 風水功能:

    在建築布局中,泮池兼具蓄水防火、調節微氣候的作用,同時符合“聚氣藏風”的傳統風水理念。

    來源:清代《工部工程做法則例·祠祀建築》。


三、建築形制

泮池多為石砌半圓形,尺度依學宮等級而定。例如:


四、文化遺存

今存代表性泮池見于曲阜孔廟、北京國子監、南京夫子廟等。明清方志常以“泮水荷香”列為地方八景之一,如《蘇州府志》載:“府學泮池,蓮葉田田,士子觀荷論道。”

來源:明代《蘇州府志·學校志》。


五、引申含義

“泮”在古籍中亦通“判”“分”,如《詩經·魯頌·泮水》“思樂泮水”句,既指魯國泮宮之水,亦隱喻國家分裂後的重新統一(魯僖公修泮宮以彰複國之功)。

來源:《毛詩正義·魯頌》。

網絡擴展解釋

“泮池”是古代中國教育建築中的重要元素,具體含義及文化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義

泮池是位于古代學宮(如文廟、孔廟)正前方的半月形水池,象征官學身份。其名稱源于“泮宮之池”,其中“泮宮”指諸侯設立的學校,與天子太學的“辟雍”相區别。

二、曆史由來

  1. 等級制度:周代規定,天子太學中央的學宮稱“辟雍”,四周環水;諸侯之學隻能南面設水,故稱“泮宮”,水池即為“泮池”。
  2. 紀念孔子:因孔子曾被封為文宣王,後世文廟仿諸侯規制建泮池,也寓意紀念孔子在泮水之濱講學的典故。

三、建築特征

四、文化意義

  1. 禮儀象征:古代學生入學需行“入泮禮”,包括正衣冠、拜師等環節,标志正式進入官學體系。
  2. 教化功能:泮池澄碧之水隱喻治學需“明淨如鑒”,提醒學子修身養性。

五、詞源補充

“泮”字本義為冰河半融(《廣韻》注音“普半切”),後引申為學宮代稱;“池”即水塘,二者結合凸顯教育與自然融合的理念。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案例(如南京夫子廟泮池),可參考來源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冰上人不勝枚舉憯悴聰刻大家夥低谷滴裡嘟噜獨特泛商流羽風披鳳韶服膺孤露過飯漢節滑規回船記挂精賊居經鞠人掬縮開府榼藤哙息款打恇怯枯澤樂翁亮敞簾視壁聽聊齋俚亵亂彈琴媚事磨螘腦門兒情語窮桎凄異全氣深博生姜樹上生繩捆索綁生數失望適野謀時子霜暑水尾邃理台座甜俏退運瓦罐不離井上破頑雲無稽霧市笑次小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