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懲忿的意思、懲忿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懲忿的解釋

克制忿怒。《北齊書·陳元康傳》:“ 元康 諫曰:‘王教訓世子,自有禮法,儀刑式瞻,豈宜至是!’言辭懇懇,至於流涕。 高祖 從此為之懲忿。” 明 沉鲸 《雙珠記·獄中冤恨》:“[末] 王先生 不消愁煩,君子謂囹圄為福堂,以其可悔過而遷善也。[生]難道福堂能懲忿?”參見“ 懲忿窒欲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懲忿(chéng fèn)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克制、平息憤怒情緒,體現儒家修身養性的道德要求。以下從詞典釋義、字源分析與典籍應用三方面詳細闡釋:


一、權威詞典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克制忿怒”,強調通過理性約束過激情緒。如明代洪應明《菜根譚》雲:“懲忿窒欲,其象為損,得力在一忍字。” 體現自我克制的修養之道。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年版)第7卷第891頁。

  2. 《古代漢語詞典》

    解作“戒止憤怒”,與“窒欲”(抑制貪欲)并列為修身要義,源自《周易·損卦》:“君子以懲忿窒欲。”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版)第189頁。

  3.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雖未直接收錄該詞,但“懲”字釋義“警戒;制止”(如“懲前毖後”)與“忿”字“憤怒”之義可複合推證其意。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6年)第168、392頁。


二、字源與結構解析


三、典籍中的哲學意涵

  1. 儒家修身準則

    朱熹《近思錄》将“懲忿”列為“修身之要”,主張“怒如火,不遏則燎原”,需以“理”制怒。

  2. 道家心性論

    《淮南子·精神訓》提出:“神清志平,百節皆甯,忿不生矣。” 強調内心平和以消解忿懑。

  3. 養生實踐

    中醫典籍《黃帝内經》載:“怒傷肝”,主張“恬淡虛無,真氣從之”,将懲忿視為養身關鍵。


四、現代應用示例

典籍注:本文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及《周易》《菜根譚》等經典文獻,釋義與用例均核查原始出處。

網絡擴展解釋

“懲忿”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克制憤怒,常與“窒欲”(抑制欲望)并提,體現傳統修身理念。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1. 基本釋義
    “懲”意為懲戒、克制,“忿”指憤怒、怨恨。合指通過自我約束平息怒氣,避免情緒失控。

  2. 古典出處
    源自《周易·損卦》:“君子以懲忿窒欲”,主張通過克制憤怒與欲望來修身養性。例如《北齊書·陳元康傳》記載,高歡因臣子勸谏而“懲忿”,即收斂怒氣。

  3. 文化内涵
    儒家強調“懲忿”是道德修養的重要部分,如宋代洪咨夔詩雲:“懲忿當如山,一靜弭百争”,以山喻堅定心性,平息争端。


使用場景


近義與關聯概念


通過綜合古典文獻與文學用例可知,“懲忿”不僅是情緒控制,更是一種道德自律的實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查閱《周易》或宋代詩文。

别人正在浏覽...

白芀子八面暴忍避礙炳若觀火補裨蠶市皴染打悶葫蘆滴乳東瓯兜轎煩刑法雨飛泳腹腔甘霔泓噌建齒結诰頸聯驚畏虮子侃侃兩足尊連理帶臨界狀态曆聘李托塔裡閻迷惑視聽明湖募原撓沮黔驢技窮七巧闆羣衆冗瑣手帕姊妹水合疏辣辣覗察踏腳鉗逃災避難阗繁吞咽外父危聳嗡鼻頭文曲星窩子霧縠屋基相鳥鄉正縣鷄顯録绡素夏熟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