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避礙的意思、避礙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避礙的解釋

避開障礙。 漢 揚雄 《法言·君子》:“水避礙則通于海,君子避礙則通于理。” 宋 陳傅良 《村居》詩之一:“擇栖未定鳥離立,避礙已通魚并行。”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避礙

釋義:動詞,指避開障礙或阻礙,引申為規避困難或不便之處。


單字解析

  1. 避:

    • 本義為躲避、回避。《說文解字》釋:“避,回也。”指主動繞開不利事物。
    • 例:避雨、避諱。
    • 來源:《說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注)卷十。
  2. 礙:

    • 意為阻礙、妨礙。《玉篇》釋:“礙,止也。”指事物造成的障礙。
    • 例:障礙、礙事。
    • 來源:《玉篇》(南朝顧野王著)卷二十七。

合成詞釋義

“避礙”屬古漢語合成詞,強調主動規避阻礙的行為:


現代使用與關聯詞

現代漢語中,“避礙”較少獨立使用,多融入以下表達: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 釋“避礙”為“躲避阻礙”,引《淮南子》用例。
    • 參見:上海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卷10,頁892。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 注“避”為“躲開”,“礙”為“阻擋”,合成詞義明确。
    • 參見:2002年版,頁78、頁1203。
  3.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
    • 考據“避”“礙”字形與字源(參見前文)。

“避礙”是古漢語動詞,核心義為“主動避開障礙”,兼具物理與抽象層面的規避行為。其語義在現代由“規避”“回避”等詞繼承,體現了漢語應對困境的策略智慧。

網絡擴展解釋

“避礙”是一個漢語詞彙,發音為bì ài,其核心含義是避開障礙或困擾,強調通過主動規避來保持行動的順利與安全。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含義


2. 出處與典故


3. 使用場景


4. 近義詞與反義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現代用例,可參考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查字典等)。

别人正在浏覽...

愛重半班碧碧蔔蔔漕舟朝貢酬納單挂號丢脫敦重肥硗風色鋒手奮肣夫妻反目高世駭俗圪吵估喝規諷诃谯會标賄貨公行疆隴嘉月接收金房迳流祭土九仞一篑巨狿寬剩理績零丁孤苦淩曆領有鱗介流隕路冢蔓生植物髦髿拍落托培附帩頭神疲審實沈摯詩偶勢族死有餘僇誦號碎物擡褃逃反抟人頹殘退言脫手王碼電腦公司鄉移銷複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