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繡有連理枝的帶子。古代用作6*愛情的象征。 漢 辛延年 《羽林郎》詩:“長裾連理帶,廣袖合歡襦。” 唐 施肩吾 《夜起來》詩:“香銷連理帶,塵覆合歡杯。”一說,連理帶為兩條對稱的衣帶,用以系束衣服。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連理帶漢語 快速查詢。
“連理帶”是古代服飾中的一種裝飾性衣帶,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指繡有連理枝紋樣的衣帶,象征堅貞愛情。連理枝作為傳統意象,源自樹木枝幹自然交纏的現象,常被用來比喻夫妻或戀人不可分割的關系(參考)。
形制争議
主流說法認為它是單條繡有連理枝圖案的帶子,但部分文獻提出可能是兩條對稱的衣帶,用于系束衣物。
文學意象
在漢唐詩詞中頻繁出現,如辛延年《羽林郎》中“長裾連理帶”描寫女子服飾,施肩吾《夜起來》用“香銷連理帶”暗示情感狀态,體現其作為愛情信物的文化功能。
部分現代資料誤将其解釋為成語,形容“關系密切”,但根據權威古籍記載,該詞本義為實物性服飾配件,建議以《漢典》《天奇教育》等來源為準。
示例用法
唐代女子婚服中,連理帶常與合歡襦搭配,形成“連理帶-合歡襦”的固定組合,體現婚戀主題。
《連理帶》是一個成語,表示夫妻彼此相愛、互相支持,像合二為一。這個成語形象地描繪了幸福美滿的婚姻。
《連理帶》的拆分部首是“辶”和“言”,其中“辶”是走的意思,表示兩個人走到一起,“言”表示口的意思,代表兩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筆畫結構:連(7畫)+理(11畫)+帶(10畫)= 28畫。
《連理帶》最早出現在唐代杜牧的《題臨安邸》詩中:“除卻天生麗質,何人見了都驚呀。一百零八分瓜裂,關關睛睛兩相連。”這裡描述了兩個人如同瓜裂得非常完美,形象地表達了夫妻之間互相依存的意義。後來逐漸演變為成語,被廣泛運用于形容夫妻關系。
繁體字是連理帶。
古時候,連理帶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中,連(丿+口+丿)理(王+丿+王)帶(巾+不+王+丁)。這些寫法略有變化,但整體的含義保持不變。
1. 他們相愛多年,真是一對連理帶的夫妻。
2. 這對連理帶的情侶總是一起出行。
3. 我們應該向這對連理帶的夫妻學習如何經營好婚姻。
結合、合二為一、相濡以沫
比翼雙飛、相攜、相親相愛。
分道揚镳、疏離、冷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