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蠶市的意思、蠶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蠶市的解釋

亦作“蠶市”。 蜀 地舊俗,每年春時,州城及屬縣循環一十五處有蠶市,買賣蠶具兼及花木、果品、藥材雜物,并供人遊樂。 唐 司空圖 《漫題》詩之二:“蝸廬經歲客,蠶市異鄉人。” 前蜀 韋莊 《怨王孫》詞:“ 錦裡 蠶市,滿街珠翠,千萬紅妝。” 宋 邵雍 《依韻寄成都李希淳屯田》詩:“花時難得會,蠶市易成歡。” 宋 陸遊 《開歲》詩:“相尋蠶市人何在,爛醉 蟆津 事亦非。” 清 褚人穫 《堅瓠續集·成都十二月市》:“正月燈市,二月花市,三月蠶市。”參閱 宋 高承 《事物紀原·歲時風俗·蠶市》、 宋 黃休複 《茅亭客話·鬻龍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蠶市”是中國古代蜀地(今四川地區)特有的傳統集市,具有商貿與文化雙重功能。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蠶市是蜀地舊俗,每年春季在州城及屬縣循環設立的15處集市,以交易蠶具為主,兼售花木、果品、藥材等雜物,同時伴有娛樂活動。

  2. 曆史背景

    • 起源:與四川發達的養蠶業密切相關,最早可追溯至古蜀國時期,蜀人已掌握栽桑養蠶技術。
    • 發展:唐代至宋代文獻中均有記載,如韋莊《怨王孫》描述“錦裡蠶市,滿街珠翠”,陸遊詩中亦提及蠶市盛況。
  3. 活動内容

    • 商貿功能:買賣蠶具、農副産品、手工藝品等,滿足春耕需求(如蘇轍詩“買箔還家待種生”)。
    • 文化娛樂:包含舞龍舞獅、戲曲表演、笙歌鼓樂等,吸引民衆參與。
    • 社會意義:不僅是經濟交流場所,也是親友相聚、慶祝豐收的社交場合。
  4. 文化影響
    蠶市在詩詞中被多次提及,如宋代邵雍稱“蠶市易成歡”,花蕊夫人記載皇室參與蠶市遊賞,體現其社會影響力。

注意:部分資料提到“蠶市節”概念(如),但權威文獻未明确将其定義為獨立節日,可能為後世對蠶市活動的泛稱。建議優先參考高權威性來源的原始描述。

網絡擴展解釋二

什麼是《蠶市》?

《蠶市》是一個詞彙,指的是一個專門販賣蠶、蠶繭和絲綢的市場。

拆分部首和筆畫

《蠶市》這個詞的組成部分是蠶和市兩個字。其中,“蠶”的部首是蟲,總共有7畫;“市”的部首是市,總共有5畫。

來源

《蠶市》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當時養蠶絲綢業非常興盛,蠶市就是供應蠶和蠶繭的市場。

繁體

《蠶市》的繁體字為「蠶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人們對《蠶市》的寫法有所變化,可能是「蠶」的部首寫作「虍」,「市」的部首寫作「巾」,整個詞的字形可能是「蛫」。

例句

1. 農民們在蠶市上購買蠶繭來養蠶。

2. 這個小鎮以蠶市而聞名,每年都有很多人前來參觀。

組詞

蠶繭、養蠶、蠶絲、蠶寶寶

近義詞

絲市、綢市、織造市場

反義詞

農貿市場、蔬菜市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