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頸聯的意思、頸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頸聯的解釋

指律詩的第三聯(五、六兩句)。 宋 嚴羽 《滄浪詩話·詩體》:“有頷聯,有頸聯。” 明 徐渭 《答龍溪師書》:“頸聯乃因今年中秋月盈,而及往年中秋月蝕。”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四:“其( 楊煒 )《自嘲》一首,餘極愛其頸聯。”《詩刊》1978年第1期:“我以為這首詩的頸聯(第五、六句)比颔聯(第三、四口)更好,沒有一點斧鑿的痕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頸聯是中國古典詩歌中律詩的核心組成部分之一,特指五言律詩或七言律詩的第三聯(即第五、六句)。它位于“首聯”“颔聯”之後、“尾聯”之前,因在詩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而得名“頸”,比喻其如同脖頸連接頭部與軀幹的功能。

結構特點與要求

  1. 對仗工整:頸聯需嚴格遵守律詩對仗規則,上下句詞性、語法結構及内容需相互呼應。例如杜甫《登高》的頸聯“萬裡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以空間(萬裡)與時間(百年)對仗,強化情感表達。
  2. 内容深化:頸聯常承擔轉折或遞進功能,既承接颔聯的鋪陳,又為尾聯的總結蓄勢。如李商隱《無題》中“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通過隱喻深化主題。

學術定義與來源

根據《漢語大詞典》,“頸聯”條目明确其“位于律詩第三聯,須對仗工穩”。王力在《詩詞格律》中強調,頸聯的對仗嚴謹度直接影響全詩結構平衡。

經典案例解析

以王維《山居秋暝》為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一聯,不僅對仗精巧,更通過視覺與聽覺的描寫,将自然意象與心境融合,體現頸聯“承轉”的典型藝術價值。

以上内容綜合《漢語大詞典》、王力《詩詞格律》及曆代詩話評析,涵蓋文學理論與創作實踐雙重維度。

網絡擴展解釋

“頸聯”是漢語詞彙,特指律詩中的第三聯,即全詩的第五、六兩句。以下為詳細解釋:

  1. 位置與結構
    律詩通常分為四聯:首聯(第一、二句)、颔聯(第三、四句)、頸聯(第五、六句)、尾聯(第七、八句)。頸聯位于律詩中間部分,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2. 對仗要求
    頸聯需嚴格遵循對仗規則,即上下句在詞性、詞義、聲調等方面形成工整對應。例如: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王灣《次北固山下》頸聯)
    此聯中,“海日”對“江春”,“生”對“入”,“殘夜”對“舊年”,對仗工整且意境深遠。

  3. 曆史文獻中的記載

    • 宋代嚴羽《滄浪詩話·詩體》提到“有颔聯,有頸聯”。
    • 明代徐渭曾以頸聯表達時間對比(如“今年中秋月盈”與“往年中秋月蝕”)。
  4. 其他名稱
    頸聯又稱“腹聯”,強調其位于詩中段的核心地位。

頸聯是律詩的關鍵部分,既需結構嚴謹的對仗,又承擔詩意轉折或深化的功能。如需更多例子或文獻出處,可參考上述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敝化撥天關博學笃志瘡痏楚累刺殺怠皇大通封畺扶颠歌鐘公共廣而言之慣狎孤臣孽子故世翰毛弘烈鹄國兼顧見仁見智加油極才羁縻衛所京圻鲸濤巾舃基原記着軍屬枯禅累垂力辨理葺六淫沒有說的甍甍明殿母猴魄消魂散窮際毬頭勸善戒惡缺限軀幹骨曲巷上衽生絹生長激素失黏睃見條肄調元制通達谙練托底妄尉崴子窩窩膩膩鄉域線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