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刑具,以鐵鑄成,用以束腳,重六斤。猶腳鐐之類。《史記·平準書》“敢私鑄鐵器煑鹽者,釱左趾” 唐 司馬貞 索隱:“按《三蒼》雲:‘釱,踏腳鉗也。’《字林》徒計反。 張斐 《漢晉律序》雲:‘狀如跟衣,著左足下,重六斤,以代臏,至 魏武 改以代刖也。’”
關于“踏腳鉗”的詞義解釋,綜合不同來源的信息,存在兩種可能的含義,需根據語境區分:
基本定義
踏腳鉗是古代一種鐵制刑具,主要用于束縛犯人雙腳,重量為六斤,功能類似腳鐐。
曆史文獻依據
據《史記·平準書》記載,私自鑄鐵者會被“釱左趾”,唐代司馬貞在《索隱》中注解:“釱,踏腳鉗也”,并提到其形制“狀如跟衣,著左足下”。三國時期曹操曾以此刑具替代刖刑(斷足)。
部分網絡來源将其解釋為成語,意為“利用他人力量達成自身目的”,類似“借刀殺人”。但此說法缺乏權威文獻支撐,可能與方言或現代誤用相關,需謹慎采納。
若涉及曆史或法律語境,應優先采用“刑具”釋義;若為現代比喻用法,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考證。
踏腳鉗是一個漢字詞語,多用于形容踩踏别人的尊嚴或者利用他人的努力來謀取自己的利益。這個詞經常用來形容不道德或不正當的行為。
踏腳鉗的部首是钅(金字旁),總共有16個筆畫。
踏腳鉗這個詞的來源比較難以考證,但其意思在古代文獻中有所出現。在繁體字中,踏腳鉗的寫法為「踏腳鉗」。
在古時候,踏腳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但大緻上是以「踏腳鉗」這樣的形式出現。
1. 他不顧他人的感受,一直利用别人來踏腳鉗升職。
2. 這種踏腳鉗行為嚴重侵犯了他人的權益。
踏腳鉗可以作為構詞成分來構成其他詞語,例如:踏腳、腳踏實地。
踏腳鉗的近義詞包括:利用、剝削、欺壓。
踏腳鉗的反義詞包括:公正、公平、合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