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愁懼的意思、愁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愁懼的解釋

憂愁恐懼。《後漢書·西域傳·奄蔡》:“ 賢 浸以驕橫,重求賦稅,數攻 龜茲 諸國,諸國愁懼。”《北齊書·文宣帝紀》:“自皇太後諸王及内外勳舊,愁懼危悚,計無所出。”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愁懼(chóu jù)是漢語複合詞,由“愁”與“懼”兩個語素構成,指憂愁與恐懼交織的心理狀态。以下是權威詞典釋義及語言學分析:


一、權威釋義

  1. 《漢語大詞典》

    釋為:“憂愁恐懼”。

    示例引《後漢書·皇後紀上》:“自是宮房愁懼。”指因外界壓力産生的憂慮恐慌情緒 。

  2.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未單列詞條,但“愁”釋作“憂慮”,“懼”釋作“害怕”,複合後強調雙重負面情感的交織 。


二、語素解析


三、語義特征

  1. 情感複合性

    兼具“愁”的持續性焦慮與“懼”的突發性恐慌,如《聊齋志異·庚娘》中“愁懼間,聞舟人言”描寫人物面臨危機時的複雜心态。

  2. 語境關聯

    多用于描述面對未知風險(如災禍、變故)時的心理反應,強調主觀無助感,如古籍中“愁懼不知所出”。


四、古典文獻用例


參考文獻

  1. 漢語大詞典編纂處.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M]. 上海辭書出版社, 2021.
  2.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M]. 商務印書館, 2016.
  3. 許慎. 《說文解字》[M]. 中華書局, 1963.
  4. 司馬光. 《資治通鑒》[M]. 中華書局, 1956.

網絡擴展解釋

“愁懼”是一個漢語複合詞,由“愁”和“懼”兩個單字構成,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結構解析

二、詞義解釋

“愁懼”表示既憂愁又恐懼的心理狀态,常用于形容因外界壓力或威脅而産生的複合情緒。例如:

《後漢書·西域傳》提到:“諸國愁懼”,指西域諸國因被頻繁攻打而陷入憂慮與恐慌()。

三、來源與用法

  1. 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後漢書》《北齊書》等史書,多用于描述政治動蕩、戰争威脅下的群體心理()。
    • 例:《北齊書·文宣帝紀》中“内外勳舊,愁懼危悚”,刻畫了朝臣對局勢的擔憂與恐懼()。
  2. 語境特點:
    • 多用于書面語,強調因無法掌控的危機而引發的雙重負面情緒,如“愁懼交加”“愁懼不安”等表達。

四、近義詞對比

“愁懼”是典型的古代漢語複合詞,結合了“愁”的情感深度與“懼”的危機感,常見于曆史文獻中描述群體或個人的複雜心理困境。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班賜瓪瓦鞭呼布襦常燠馳流侈僞沖平夷易賜牆及肩大羽大至東南亞奪去殰殈犯律販子阜盛赴湯跳火蓋老莞爾而笑賀廈和事草篁山警員僅容旋馬進賢黜佞酒困戢心康伯郎奶鄰交履帶米囊花冥召謀帥木棍木落歸本男巫内宅牽強附合慶祥蚑行哙息仁廟撒氣時晦石蓮食蛇鼠首謀收貯霜瓦順次舒瀉舒張題引頽頂五色诏無心草銜冰吐雹仙客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