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常燠的意思、常燠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常燠的解釋

見“ 常奧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常燠是漢語中的一個複合詞,由“常”和“燠”兩部分構成,其含義可從字義與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1. 常:

    • 本義指長久、恒定的狀态。《說文解字》釋為“下帬也”,引申為規律、不變。
    • 在“常燠”中強調“持續性”,如《漢語大詞典》釋義“恒久”(第7卷,第142頁)。
  2. 燠:

    • 從“火”部,《說文解字》注:“熱在中也”,本義為溫暖、熱。
    • 《尚書·洪範》載“燠”為五行之一,象征暑熱氣候(中華書局點校本,2012年,ISBN 9787101088791)。
    • 引申為和暖、溫熱的環境或感受。

二、詞義綜合

“常燠”指長期溫暖、恒久不寒的氣候或環境狀态,常見于描述自然現象或人文環境:

三、文獻佐證

  1. 《漢書·五行志》:

    “燠則冬溫,春夏不和”,将“燠”與異常溫暖關聯,為“常燠”提供氣候學依據(中華書局标點本)。

  2. 宋代詩詞:

    王安石《秋熱》詩“火騰為虐不可摧,屋窄無所逃吾骸”,側面反映“非時燠熱”,反襯“常燠”之恒定性。

四、同義詞辨析

權威參考來源

(注: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标注出版社及ISBN供學術查證;現代詞典可通過商務印書館官網或知網工具書庫檢索。)

網絡擴展解釋

“常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析:

  1. 基本釋義

    • 拼音:cháng yù()。
    • 構成:“常”指長期、經常;“燠”意為溫暖或悶熱()。
    • 整體含義:指氣候長期溫暖或持續悶熱的狀态,常與“寒燠失時”對應,表示冷暖失調的自然現象()。
  2. 古籍中的用法
    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如《尚書大傳》和《宋書·五行志》,用于描述異常氣候或災異現象。例如:“厥罰常奧(燠)”指長期燠熱被視為一種天罰()。

  3. 同義詞與變體

    • 亦作“常奧”,二者互通()。
    • 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多保留在古文或學術讨論中。

“常燠”主要用于描述古代氣候異常現象,需結合具體文獻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尚書大傳》《宋書》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暗自兵事昌繁乘傳摛毫赤人大惑吊籃雕觞冬釀房租憤恚佛道告禀高唐觀格緻詭密河公橫變鶴算核糖核酸奸諜艦艇澆頓進賢黜惡寄莊鈞安亢龍有悔枯林阃外兩王連頭連腳俚曲溜淌鹿竹馬步昧鄙煤渣門對懵懵懂懂鳴奏喃喃細語内翰炮打燈兒刨根問底僻好憩宴三方省饷身首異地射月市物鼠步鼠盜樞掖徍徥文魚五季香輿孝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