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即 江西 九江 大孤山 的别稱。山形似鞋,故稱。 明 顧祖禹 《讀史方輿紀要·江西三·九江府》:“ 大孤山 在府東南四十裡……西面洪濤,一峯獨聳。 唐 顧況 雲:‘ 大孤山 盡 小孤 出’,蓋 彭澤 之 小孤山 與此山相望也。山形似鞋,一名 鞋山 。 明 初 陳友諒 敗於 康郎山 ,欲退保 鞋山 ,即此。”參見“ 大孤山 ”。
鞋山是位于中國江西省九江市湖口縣鄱陽湖中的一座島嶼,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因山體形似古代女子的繡花鞋而得名。民間傳說為仙女遺落的鞋子,故有“天下第一鞋”之稱。唐代詩人顧況曾以“大孤山盡小孤出”描述其形态,明代解缙更以詩句“淩波仙子夜深遊,遺得仙鞋水面浮”贊美其傳說色彩。
相傳漁夫胡青與仙女大姑相戀,玉帝拆散二人後,大姑擲下繡花鞋鎮壓天兵,鞋化為山,故亦稱“大姑山”。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文獻或旅遊信息,可參考九江市人民政府官網或湖口縣政府網站。
《鞋山》是一個漢字詞,源自于中國的民間傳說和文化背景。這個詞常常被用來形容一個人或物體像拖鞋一樣高聳的山峰。下面将介紹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鞋山》包含兩個部首,分别是曰(日的變體)和革。曰指“太陽”,革指“柔軟的皮革”。它由11個筆畫組成,依次是一橫、一豎、兩撇、一橫、一撇、一橫、一鈎、一橫、一彎、一撇和一橫。
《鞋山》這個詞的來源并不确切,它可能是中國古代民間傳說中的一個創造,用來形容一個像拖鞋一樣形态特殊的山峰。在繁體字中,鞋的部分字形是「鞋子」,山的部分字形是「山」。
在古時候的漢字中,鞋的部分字形常使用「革」,山的部分字形常使用「山」。這些字形在演變過程中,逐漸變化為現在的形态。
1. 這座山峰的形狀奇特,真是一座真正的《鞋山》。
2. 我遠遠望去,隻見一座雄偉的《鞋山》屹立在那。
與《鞋山》有關的組詞包括:鞋子、山峰、拖鞋、高聳等。
與《鞋山》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高山、峻峭、險峻等。
與《鞋山》意義相反的詞語有:平地、低窪、平坦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