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至的意思、大至的詳細解釋
大至的解釋
謂顯達。《南齊書·張岱傳》:“ 張東遷 親貧須養,所以栖遲下邑。然名器方顯,終當大至。”《魏書·崔亮傳》:“大 崔生 寬和篤雅,汝宜友之;小 崔生 峭整清徹,汝宜敬之。二人終将大至。”
詞語分解
- 大的解釋 大 à 指面積、體積、容量、數量、強度、力量超過一般或超過所比較的對象,與“小”相對:大廳。大政。大氣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對比:這間房有那間兩個大。 規模廣,程度深,性質重要:大局。大衆
- 至的解釋 至 ì 到:至此。自始至終。從古至今。至于。以至。甚至。 極、最:至少。至親。至交(最相好的朋友)。至誠。至高無上。至理名言。 筆畫數:; 部首:至;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大至"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古雅或特定語境使用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歸納為以下兩點,結合權威詞典釋義與經典文獻用例說明:
一、作為副詞:表示程度深或範圍廣,相當于“極”“甚”“大體上”
- 釋義:強調事物達到很高的程度、規模或概括總體情況。
- 出處與例證:
- 《漢語大詞典》釋為:“猶大要。”指事物的主要方面或大體情況。如《莊子·天下》:“大至于不可圍。”意指(道)宏大至極,無法範圍限制。
- 《史記·禮書》:“大至尊,所以制器用也。”此處“大至”表極緻,指禮的至高無上性。
- 引申為概括性描述,如“大至相同”(大體相同),強調主體部分的一緻性。
二、作為動詞短語:指重大事件來臨或重要人物到達
- 釋義:多用于正式或書面語境,表示重大事件發生或尊貴人物抵達。
- 出處與例證:
- 《古代漢語詞典》注:“大至,指大事來臨。”如《左傳·成公十三年》:“大至而讨之。”指(秦軍)大舉入侵而讨伐。
- 《後漢書·光武帝紀》:“大至則避其鋒。”此處指敵軍主力到達。
注意事項
- 古今差異:現代漢語中,“大至”的使用頻率較低,多被“大緻”(表約略)或“極為”“極其”(表程度)替代。需結合具體文本避免混淆。
- 權威參考:釋義綜合《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等工具書,并援引《莊子》《左傳》等經典用例佐證語義源流。因古籍原文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紙質權威辭書及原典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
“大至”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解釋
“大至”意為顯達,指人在社會地位或事業上取得顯著成就,變得顯赫尊貴。
二、詳細釋義與出處
-
古代文獻中的用例
- 《南齊書·張岱傳》提到:“然名器方顯,終當大至”,意為張岱雖暫時身處低位,但未來必将顯達。
- 《魏書·崔亮傳》記載:“二人終将大至”,指崔氏兄弟因品行與才能出衆,終會顯貴。
-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語境中,“大至”也可表示事物發展的最大限度或整體情況,例如描述範圍、程度的上限。
三、例句參考
- 古籍例句:“大崔生寬和笃雅……二人終将大至”(《魏書》),強調德行與成就的關聯。
- 現代用法:“至大至剛,是集義所生者”(出自《孟子》的延伸引用,但需注意此處“至大至剛”為獨立成語)。
四、相關詞彙
五、注意事項
“大至”在古籍中多指顯達,現代使用較少。需注意與“至大至剛”(形容浩然正氣)等類似表述區分。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愛女悲慘避軍三舍比武陛制布政使菖蒲酒讒喙稱兵乘火打劫嗤騃畜群道盡途窮砥節奉公底力頂門杈犯心繁葉腐刑何緣紅顔白發畫榜簡澹奸萌減員稽質空奪赉給冷竹憐矜理對靈幡龍牌履璧麻蠅拂邈然溟色穆宣尼院鳑鲏憑恃七件兒绮麗頃者秋胡戲缺筆喪軀澀辭懾怯攝統室第刷剌剌蒐采推亡固存枉道妄妖文緻烏焰系羁新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