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索的意思、稽索的詳細解釋
稽索的解釋
考索。 清 章學誠 《與族孫守一論史表》:“史部自 唐 宋 以來,浩博難罄,毋論能讀者未見其人;即授書而令其按籍稽索,亦不易易。”
詞語分解
- 稽的解釋 稽 ī 停留:稽留。稽滞。 考核:稽核。稽查。稽考。無稽之談。 計較:反唇相稽。 至。 姓。 稽 ǐ 〔稽首〕古代的一種禮節,跪下,拱手至地,頭也至地。 筆畫數:; 部首:禾; 筆順編號:
- 索的解釋 索 ǒ 大繩子或大鍊子:索子。索道。鋼索。絞索。線索。 搜尋,尋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還。索求。索取。勒索。 盡,毫無:索然無味。 單獨:離群索居。 姓。 筆畫數:; 部首:糸;
專業解析
稽索是漢語中的複合詞,由“稽”與“索”二字組合而成,其核心含義為查考、探究或驗證。以下從字源、釋義及用例角度詳細解析:
一、字義分解
- 稽
《說文解字》釋為“留止也”,本義為停留、延遲,引申為考核、查證。如《周禮·天官》中“稽其功事”,即考核功績。
- 索
《說文解字》釋為“草有莖葉可作繩索”,本義為繩索,後引申為尋求、探索。如《周易·系辭》“探赜索隱”,意為探究深奧之理。
二字結合後,“稽索”強調通過停留細察以深入求證的動态過程。
二、完整釋義
稽索指對事物進行系統性的核查、推究與驗證,常用于學術研究、文獻考據或事實調查。其内涵包括:
- 查考真僞:如考據古籍中的記載(例:稽索史料以辨正誤);
- 追究根源:如探究事件起因(例:稽索其由,明其本末);
- 驗證結論:如通過證據檢驗假設(例:稽索數據以證理論)。
三、古籍用例佐證
宋代朱熹《朱子語類》卷十二:
“讀書須是仔細,逐句逐字要見著落,稽索其義理所在。”
此處強調通過細緻查考文本以推求義理,體現“稽索”的學術性探究特征。
四、現代應用場景
- 學術研究:稽索文獻來源以支撐論點;
- 法律調查:稽索證據鍊以還原事實;
- 曆史考據:稽索文物與典籍的關聯性。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第7冊,第128頁;
- 《說文解字注》(段玉裁注本)對“稽”“索”的釋義;
- 《朱子語類》(中華書局點校本)卷十二。
網絡擴展解釋
“稽索”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與使用場景在不同語境中略有差異,以下為詳細解釋:
1.基本含義
“稽索”指通過細緻考察和詳細查找來探尋真相或解決問題。它強調行動上的嚴謹性和全面性,常用于需要深入調查的場景(如案件偵查、學術研究等)。
2.詳細解釋
- 考證與查考:在學術或文獻研究中,“稽索”指對資料進行系統性的查證和考據。例如清代學者章學誠在讨論史書編纂時提到“按籍稽索”,即通過文獻資料逐一考證。
- 行動層面的細緻性:該詞隱含“不遺漏細節”的意味,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查找失物、核實信息等場景,均需“稽索”精神。
3.使用場景
- 學術研究:用于文獻考據或曆史考證,如“稽索古籍”。
- 日常調查:如案件偵破、失物尋找等需詳細排查的事務。
- 比喻義:可延伸為對事物本質的深入探究,如“稽索人生真谛”。
4.補充說明
- 詞源:拆分來看,“稽”有停留、考核之意,“索”指搜尋,組合後強化了“反複查證”的意象。
- 近義詞:稽查、考索、查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章學誠《與族孫守一論史表》等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按閲迸點超升楚羅單露頓瞌睡惰性氣體凡韻負債含春侯河幅畫府花箱戶長艱拙轎杠積恥蠽蟧譏谑牢脈劆洗龍盤慮禍漫誕漫山茅棚民悰納步怒濤譬則锓本清談派岐岖取和兒三江三儒韶年杓雲沈東陽慎脩神枕石柟說穿說怿私窟思前想後蘇堤素侯台子讨氣提台退堂文竹五色相宣武術俠女小山眉下坡路瀉月禊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