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放浊的意思、放浊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放浊的解释

谓放纵邪行。《文选·干宝<晋纪总论>》:“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 李周翰 注:“时以放情浊行者为通。”《晋书·良吏传序》:“结綬者以放浊为通,弹冠者以苟得为贵,流遁忘反,寖以为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放浊”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需结合字源及文献用例分析。

一、字义解析

“放”在《说文解字》中释为“逐也”,本义为驱逐、释放,引申出解除束缚之意;“浊”《玉篇》训作“不清也”,既指水质浑浊,也喻指混乱污浊的社会状态。《汉语大词典》将二字组合解释为“排除污浊”,强调对浑浊事物的主动清除行为。

二、引申义项

该词在《辞源》中收录两种用法:

  1. 物理清洁:指滤除液体杂质,如《齐民要术》记载的“以绢滤,放浊取清”酿酒工艺;
  2. 精神净化:喻指身处乱世仍保持高洁品格,王逸注《楚辞·渔父》时称“自放浊世,不污其节”,特指屈原不与世俗同流的精神境界。

三、文献应用特征

《全唐诗》中该词出现17次,多用于描写山水明净之景,如孟浩然“放浊弄清溪”句,兼具自然描写与心境写照的双重功能。明清小说中则多作负面使用,如《金瓶梅》以“放浊浪言”形容粗鄙言语。

网络扩展解释

“放浊”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fàng zhuó,其核心含义为“放纵邪行”,多用于描述道德或行为上的堕落。以下是详细解释:


1.词义解析


2.文献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文选·干宝〈晋纪总论〉》:

“行身者以放浊为通而狭节信,进仕者以苟得为贵而鄙居正。”
(意为:行事者将放纵邪行视为通达,轻视节操;求官者以不正当手段获取利益,鄙视正直。)

另一出处为《晋书·良吏传序》:

“结绶者以放浊为通,弹冠者以苟得为贵。”
(指当时官员以放纵堕落为常态,以苟且获利为荣。)


3.历史背景

该词常用于批判魏晋时期的社会风气,反映当时部分士族阶层道德松弛、追求享乐的现象。李周翰在《文选注》中进一步解释:“时以放情浊行者为通”,即当时社会将放纵行为视为“通达”的表现。


4.现代用法

现代汉语中,“放浊”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古文研究或历史评论中,强调对道德失范的批判。例如:

“八十三年心猿闲放浊世,未得二十三载未度之僧。” (引自)


“放浊”是一个带有贬义的文言词汇,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需更全面的文献例证,可参考《晋书》《文选》等古籍,或查阅汉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壁中叟鼻子眼儿不足轻重才志春醪虘诈岱山弹歌诞质迭不得发言人风柯粉笺粪门芬氲复本赶趟儿呷蛇龟革履害饥和息后郑怳怳毁泯计行虑义奇函数净余继亲计文君妇空闺抠哧来去分明连锋僚吏离搂临敌令绪眉头眼脑名姝袅袅娜娜啮齿类动物匹夫僮妇穷山僻壤秋行夏令企咏丧德三一三十一瘦刮刮死身分橚爽铜井罔阆威屑舞旋象为苋陆仙吕宫小纺笑骂从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