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放佚的意思、放佚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放佚的解釋

(1).散失。《禮記·月令》:“﹝仲冬之月﹞農有不收藏積聚者,馬牛畜獸有放佚者,取之不詰。” 清 曾國藩 《<朱慎甫遺書>序》:“君之於學,其可謂篤志而不牽於衆好者矣。惜其多有放佚,如《大易粹言》《春秋本義》《三傳備説》諸篇,今都不可見。”

(2).放縱不受約束。 漢 桓寬 《鹽鐵論·刑德》:“網疏則獸失,法疏則罪漏。罪漏則6*民放佚而輕犯禁。” 唐 白居易 《讀張籍<古樂府>》詩:“讀君學仙詩,可諷放佚君。” 清 方苞 《書孝婦魏氏詩後》:“近世士大夫百行不怍,而獨以出妻為丑,閭閻化之,由是婦行放佚而無所忌。” 吳組缃 《菉竹山房》:“這幕才子佳人的喜劇鬧了出來,人人誇說的繡蝴蝶的小姐一時連丫頭也要加以鄙夷。放佚風流的叔祖雖從中盡力撮合周旋,但當時究未成功。”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放佚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放佚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核心釋義:放縱不羁,不受約束

    指行為或心性恣意放任,不受禮法、規矩的束縛。多含貶義,強調因缺乏自律而導緻的逾矩狀态。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釋為“放縱不受約束”,《古代漢語詞典》亦注解為“放縱,放蕩”。

  2. 古籍中的具體表現

    在古典文獻中,“放佚”常指文人或士人因不滿現實而表現出的狂放、超脫世俗禮教的行為,或對欲望不加節制的沉溺。如《後漢書》批評某些士人“放佚達生”,《宋史》則記載官員因“行止放佚”遭彈劾,體現其對社會規範的背離。

  3. 現代語境的使用

    現代漢語中,“放佚”多用于書面語或學術讨論,形容藝術創作中突破傳統形式的自由表達(如“文風放佚”),或批判道德層面的失範行為(如“生活放佚”)。《辭海》指出其隱含“逸出常軌”的語義特征。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網絡版):http://www.hydcd.com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https://www.cp.com.cn/book/7-100-00018-0.html
  3. 《後漢書·逸民列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4. 《宋史·職官志》(中華書局點校本)
  5. 《辭海》(第七版):https://www.cihai.com.cn

網絡擴展解釋

“放佚”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書面或學術語境中。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核心釋義

  1. 散失、遺失
    指事物因未妥善保存而流失,如《禮記·月令》提到冬季未妥善收藏的農産物和牲畜會“放佚”。清代曾國藩在《朱慎甫遺書序》中也用該詞描述文獻的散失現象。

  2. 放縱不受約束
    形容行為逾越規範,如漢代桓寬《鹽鐵論·刑德》指出法律疏漏會導緻民衆“放佚而輕犯禁”。唐代白居易的《策林》也以此批評制度松散引發的弊端。

二、語境與用法

三、典型例句


可通過漢典、查字典等來源()進一步查閱古籍原文及擴展用例。

别人正在浏覽...

罷遣蝙蝠不自見,笑他梁上鷰長書乘船走馬三分命馳名辭官從長計議疊克推多第一號陡峭對簿奪志飯稻飛魄鋒鋭弗臣該明感極涕零共聚廣易關咨歸軸孤立寡與黃衣接響驚風怒濤精塙積歲開秋樂理梁台遼遙靈床露頭角芒洋鳴唳蜜丸墨色前去情場輕口邱嶽峰踆鸱人稠物穰仁廟撒漫喪娶韶光似箭射烏石浮失悔市俚水浄鵝飛司正酸耿旺相頑狹短局僞讓撷華洗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