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朝 梁 的禁城。 唐 李商隱 《讀任彥昇碑》詩:“ 梁 臺初建應惆悵,不得 蕭公 作騎兵。” 馮浩 箋注:“《容齋隨筆》:‘ 晉 宋 後以朝廷禁省為臺,故稱禁城為臺城。’按: 南朝 每以一朝之興為某臺建,‘梁臺建’之字史甚多。” 唐 李商隱 《齊宮詞》:“ 梁 臺歌管三更罷,猶自風搖九子鈴。”
"梁台"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地理位置
指南朝梁(502-557年)的都城建康(今南京)宮城禁苑,是梁朝政治中心。
文學引用
唐代李商隱詩作中多次出現該詞,如《齊宮詞》"梁台歌管三更罷",通過描寫禁城夜宴映射朝代興衰。
人物生平
梁台(字洛都),隴西長池人,北魏孝昌年間(525-527年)隨爾朱天光平定關隴,後成為賀拔嶽、宇文泰集團核心将領,官至大将軍、鄜州刺史,封中部縣公。
軍事成就
曆史評價
雖識字不多但善理政,《周書》記載其"頻治郡,頗有聲績",以仁政著稱。
兩種含義分别對應建築與人物,具體語境需結合史料判斷。
梁台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高台、城牆上部分修建的台。梁台的拆分部首是木和台,它的筆畫數目是13個。這個詞語來源于古代的建築概念,用來描述城牆上部分修建的台階。
梁台的繁體字為樑臺。
在古代,梁台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在《康熙字典》中,梁台的古字形為「樑臺」。
1. 城牆上的梁台上,站着幾個守衛,守衛着城市的安全。
2. 我們爬上梁台,俯瞰着整個城市的壯麗景色。
梁台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成新的詞語,例如:
1. 梁下之臣:指在梁下的人,比喻立場低微的人。
2. 台城梁落:形容城池的陷落和失守。
梁台的近義詞有台榭、觀樓、城樓。
梁台的反義詞沒有明确的對應詞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