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清洗磨練。謂修身養性。《宋書·顧觊之傳》:“澡雪靈府,洗練神宅,據道為心,依德為慮。” 謝覺哉 《不惑集·交心》:“臉要天天洗,房子要天天掃。同樣,心也要天天洗煉,不使有一點髒東西沾在上面。”
(2).提煉。 謝覺哉 《不惑集·複原野農同志信》:“把經驗加以洗煉,加以分别,選擇,是‘綜合性’。” 郭沫若 《體現自我犧牲的精神》:“我們要用經過洗煉的人民語言來從事寫作。”
(3).簡練。多形容語言、文字、技法、動作、藝術風格等。 清 陳廷焯 《白雨齋詞話》卷六:“ 樊榭 造句多幽深, 穀人 措詞則全在洗鍊,又不逮 樊榭 遠甚。” 茅盾 《對于文壇的又一風氣的看法》:“至于描寫上求其能洗煉,則是技巧上餘事。”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二一章:“這兩封信寫得短而扼要,文辭洗練,在軍事上充滿自信和樂觀。” 柯靈 《香雪海·小浪花》:“ 陳鶴臯 在這戲裡不是主角,但洗練的身手,特别是高昂激越的唱腔,非常引人注目。”
“洗練”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xǐ liàn,主要包含以下三層含義:
指通過自我反省和磨練來淨化心靈、提升修養。這一用法源自《宋書·顧觊之傳》:“澡雪靈府,洗練神宅,據道為心,依德為慮。”。現代作家謝覺哉也提到“心要天天洗煉”,強調精神層面的淨化。
表示對事物進行加工、精煉的過程。例如郭沫若在文學創作中提倡“用經過洗練的人民語言來寫作”,體現對語言材料的篩選與優化。
多用于形容語言、文字、藝術風格等簡潔而精準。例如:
如需更多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權威來源。
洗練(xǐ liàn)是一個名詞詞語,意為對某物質或事物進行洗滌、精煉的過程,使之更加純淨或精細。
洗(氵冖):部首為氵(三點水),總筆畫為9。
練(纟): 部首為纟(纟為三紡絲),總筆畫為8。
洗練一詞源于漢語當中,是由“洗”和“練”兩個漢字組成。而繁體字形則為“洗練”。
在古書籍中,洗練常使用另一種古漢字寫法,寫作“洗繹”。該寫法在古代多用于文學作品中。
1.他的演講經過洗練,流暢而有說服力。
2.這篇文章經過編輯的洗練,表達得更加簡潔明了。
1. 洗滌:指用水或其他物質清洗物品。
2. 精煉:指通過物質處理過程使其更加純淨或精細。
3. 精練:指通過反複練習使技能等更加娴熟。
1. 提煉:指将混雜物從其中分離出純淨物質。
2. 精煉:與洗練意思相近,指對某物質進行提純加工。
1. 渾濁:與洗練相對,指某物質不純淨、混濁。
2. 糙略:指粗糙、不細膩的表面或處理方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