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芳林园的意思、芳林园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芳林园的解释

亦省称“ 芳林 ”。1.园名。(1)建于 东汉 , 三国 魏 避 齐王 芳 讳,改名 华林园 。故址在今 河南 故 洛阳 城中。《文选·张衡〈东京赋〉》:“ 濯龙 芳林 ,九谷八溪。” 李善 注:“ 芳林 ,苑名。”《三国志·魏志·文帝纪》“﹝ 黄初 四年﹞九月甲辰,行幸 许昌宫 ” 裴松之 注引 晋 王沉 《魏书》:“是冬,甘露降 芳林园 。”(2) 宋太祖 潜邸之园。故址在今 河南 开封 城内东北。《清一统志·河南·开封府二》:“ 芳林园 在府城内东北, 宋太祖 潜邸时园也。即位后,号曰 潜龙 ,后改 奉真 。 天圣 七年,又改名 芳林 。”

(2).亦作“ 芳林苑 ”。 南朝 齐 旧宫名。故址在今 江苏省 江宁县 东北。《文选·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载怀 平圃 ,乃睠 芳林 。” 李善 注引《十洲记》:“ 芳林园 在 青溪 菰首桥 东, 齐高帝 旧宅。”《南史·梁南平元襄王伟传》:“ 齐 世 青溪宫 改为 芳林苑 。 天监 初,赐 伟 为第。”《南齐书·武帝纪》:“三月戊子,车驾幸 芳林园 禊宴。”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芳林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家园林,特指东汉时期位于都城洛阳(今河南洛阳)的重要皇家苑囿。其名称与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字义与名称来源

  1. “芳”:指花草的香气,引申为美好、芬芳之意,象征园内植物繁茂、景色宜人。
  2. “林”:意为成片的树木或竹林,体现园林以自然植被为核心的景观特征。
  3. “园”:泛指种植花木、供游赏的场所,特指皇家专属的苑囿。

    全称释义:以香花林木为特色的皇家园林(《汉语大词典》“芳”“林”“园”字条)。

二、历史沿革与地理位置

三、功能与文化意义

  1. 皇家休闲与礼仪:
    • 帝王常于此宴饮群臣、观赏百戏,如汉灵帝建“裸游馆”供消夏娱乐(《后汉书·宦者列传》)。
    • 亦是祭祀、祈福的场所,园中设坛台用于宗教仪式(《洛阳伽蓝记》)。
  2. 园林艺术典范:
    • 园内堆筑景阳山,开凿天渊池,移植各地奇花异木,开创“一池三山”的造园模式,影响后世皇家园林设计(《中国古典园林史》)。
  3. 文学意象象征:
    • 成为汉赋、魏晋诗文中“盛世繁华”的象征,如曹丕《芙蓉池作》描绘“丹霞夹明月,华星出云间”的园景。

四、后世纪念与影响

唐代洛阳仍保留“芳林园”地名,宋代文献多追述其盛况(《河南志·晋城阙古迹》)。现代洛阳王城公园内复建“芳林园”景区,延续历史文脉(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洛阳市志》)。


权威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
  2. 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点校本)
  3. 郦道元《水经注》(陈桥驿校释本)
  4.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周祖谟校释本)
  5. 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清华大学出版社)
  6. 洛阳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洛阳市志》(中州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芳林园”是历史上多个园林的称谓,其具体含义需结合不同时期和地点来理解:

  1. 东汉至三国时期的洛阳芳林园
    建于东汉,三国时期魏国因避齐王曹芳名讳,改称“华林园”。故址在今河南洛阳,曾是皇家园林,《东京赋》中提到的“濯龙芳林”即指此园,园内有“九谷八溪”的景观布局。

  2. 宋代开封的芳林园
    原为宋太祖赵匡胤即位前的潜邸园林,初名“潜龙园”,后改名“奉真”,天圣七年(1029年)正式定名“芳林园”。故址位于今河南开封东北部,属于宋代皇家园林体系。

  3. 南朝齐的芳林苑(别名)
    位于今江苏省江宁县东北,是南朝齐的旧宫苑,文献中亦作“芳林苑”。此园与洛阳、开封的芳林园无直接关联,属同名不同地。

名称演变特点:因避讳(如曹芳)、朝代更迭或功能变化(如潜邸转为皇家园林)导致名称多次更改,需结合具体历史背景区分。

别人正在浏览...

谤説半头宝珪边璅秉文兼武宾灭波斯湾不知痛痒财物传福倒盭跌坠低吟風篠贡人关候孤劒含畜宏达华山和面豁险胡言乱道吉词忌日九数开明兽看差昆苗拉瑟骊牛理育骆宾王露香蚂螂民输蜜章沐泽逆波拗开农务鹏海乾枢前图蹊蹻赇请拳民诠敍驲遽三面手声比盛粮十二重楼守臣授意推乾就湿王鲔氙灯效己小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