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屍的意思、枯屍的詳細解釋
枯屍的解釋
幹枯的屍骨。《後漢書·郅恽傳》:“昔 文王 不忍露白骨……将軍如何不師法 文王 ,而犯逆天地之禁,多傷人害物,虐及枯屍,取罪神明。”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屍的解釋 屍 ī 死人的身體:屍體。屍骸。僵屍。借屍還魂。 〔屍位〕空占着職位而不做事,如“屍屍素餐,“屍屍誤國”。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枯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幹枯的屍骨,常見于古籍或文學描述中,如《後漢書·郅恽傳》中提到的“虐及枯屍”。
- 比喻義(現代用法):形容人或物體極度瘦弱、幹癟,缺乏生氣的狀态。
二、構成與出處
- 構詞:由“枯”(幹枯、失去生機)和“屍”(屍體)組成,屬于偏正結構。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東漢史書《後漢書》,描述戰争中屍骨暴露的慘狀,具有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指代。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強調屍骸的腐朽與凄涼感。
- 比喻形容:現代口語或非正式語境中,可比喻人因疾病、饑餓等導緻極度消瘦的狀态(需注意此用法可能帶有貶義或誇張色彩)。
四、相關示例
- 古籍例:“昔文王不忍露白骨……虐及枯屍,取罪神明。”(《後漢書·郅恽傳》)
- 現代例:“他病後瘦如枯屍,令人心疼。”(此為比喻用法,需結合語境理解)
提示:該詞在正式場合使用較少,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酌情替換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等中性詞彙。
網絡擴展解釋二
枯屍
枯屍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首組成:木(mù)和屍(shī)。它的總筆畫數為9畫。
枯屍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日本書紀》中。在這部曆史書中,枯屍被用來指代一種被死者所附體的現象。它暗示了死者重獲生命,但喪失了人類的理性與情感,變成了沒有意識的行屍走肉。
枯屍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枯屍。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常常有多種變體。但是關于枯屍這個詞的古代寫法并沒有明确的文獻記錄。
以下是一個例句,展示了枯屍一詞在語境中的使用:
他饒有興緻地觀察着那個枯屍般的人影,隨着她每個機械式的動作,他的心中湧上了一股無法表達的恐懼。
與枯屍相關的組詞有:枯草、屍體、行屍走肉。
與枯屍意思相近的詞彙有:僵屍、亡靈。
和枯屍相對的詞彙為:活人。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