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屍的意思、枯屍的詳細解釋
枯屍的解釋
幹枯的屍骨。《後漢書·郅恽傳》:“昔 文王 不忍露白骨……将軍如何不師法 文王 ,而犯逆天地之禁,多傷人害物,虐及枯屍,取罪神明。”
詞語分解
- 枯的解釋 枯 ū 失去水分,水全沒有了:幹枯。枯萎。枯槁。枯榮。枯魚銜索(串在繩索上的幹魚,形容存日不多)。 沒趣味,無生趣:枯燥。枯腸(喻枯澀貧乏的思路)。 榮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屍的解釋 屍 ī 死人的身體:屍體。屍骸。僵屍。借屍還魂。 〔屍位〕空占着職位而不做事,如“屍屍素餐,“屍屍誤國”。 古代祭祀時,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筆畫數:; 部首:屍;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枯屍"一詞在現代漢語中屬于較為冷僻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失去生命、水分幹涸而變得幹癟僵硬的屍體。它更側重于描述屍體因自然風幹、脫水或長期暴露後呈現的物理狀态,而非特指某種死亡方式或特定類型的屍體(如木乃伊)。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工具書及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 字義分解與核心含義
-
枯 (kū):
- 本義:草木失去水分或生機而幹萎。《說文解字》釋為“槀也”,指草木幹枯的狀态。引申指幹涸、幹竭、失去活力。在“枯屍”中,“枯”強調屍體水分完全喪失,呈現幹癟、萎縮的物理特征。
- 權威參考:《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中,“枯”的義項包括“草木萎謝”、“幹涸”、“憔悴”等,均指向失去生命力和水分的本質 。
-
屍 (shī):
- 本義:指人或動物死後的軀體。《說文解字》釋為“陳也”,意為陳列、展示,後專指屍體。
- 權威參考:《現代漢語詞典》(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明确将“屍”定義為“死人的身體” 。
-
合成詞“枯屍”:
- 結合“枯”與“屍”的含義,“枯屍”特指因脫水、風幹或長期暴露等原因,導緻水分完全喪失、質地幹硬、外形幹癟僵硬的屍體。其核心在于描述屍體極度幹燥的狀态。
- 使用場景:該詞多見于文學性描述(如志怪小說、恐怖故事、曆史紀實中對古屍或特殊環境下遺骸的描寫)、考古學或法醫學中對特定保存狀态遺骸的客觀描述,以及部分方言中對幹屍的俗稱。并非現代漢語常用詞彙或法律、醫學标準術語。
二、 與相關概念的辨析
- 與“幹屍”的關系:“幹屍”是更常用、更中性的術語,指自然或人為條件下因脫水而得以保存、未完全腐爛的屍體(如木乃伊、沙漠幹屍等)。“枯屍”可視為“幹屍”的一種文學化或帶有更強幹燥、枯萎意象的表達,強調其“枯槁”的視覺與觸覺感受。
- 與“木乃伊”的關系:“木乃伊”特指經過人工防腐處理(如古埃及法老)或在特定自然環境下(如冰川、泥炭沼澤)形成的、保存相對完好的幹屍。“枯屍”不強調保存的完整性或處理方式,僅強調極度幹燥、幹癟的狀态,其保存程度可能不如典型木乃伊。
- 與“骸骨/白骨”的區别:“骸骨/白骨”指屍體軟組織完全腐爛消失後僅存的骨骼。“枯屍”則指仍有部分幹燥軟組織附着的屍體,尚未完全白骨化。
三、 文學與文化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枯屍”常被賦予強烈的恐怖、荒涼、衰敗、死亡等象征意義:
- 恐怖意象:其幹癟、僵硬、失去生機的形态易引發恐懼感,常見于志怪、恐怖小說。
- 時間流逝與消亡象征:代表生命的徹底終結與物質的腐朽,烘托荒蕪、寂滅的氛圍(如描繪古戰場、廢墟中的枯屍)。
- 警示隱喻:有時作為對貪婪、罪惡或忽視生命價值的警示符號。
四、 古籍與文獻例證
盡管“枯屍”作為合成詞在經典古籍中直接出現較少,但類似描述可見于文獻:
- 《聊齋志異》等志怪小說:常有對“枯骨”、“僵屍”(特指未腐僵直之屍)的描寫,其意象與“枯屍”相通,均強調屍體的幹燥、僵硬與非生狀态。
- 曆史筆記與地方志:對災荒、戰亂後無人收殓的遺骸,或有“屍骨遍野,枯槁如柴”等描述,貼近“枯屍”之意。
權威參考資料來源
- 《漢語大詞典》 (羅竹風 主編):漢語詞彙釋義的權威工具書,涵蓋古今詞義演變。
- 《現代漢語詞典》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規範詞典,界定常用詞彙标準含義。
- 《說文解字》 (許慎 撰):探究漢字本義的重要字書。
- 《古代漢語詞典》 (商務印書館):側重古代文獻中的字詞用法。
- 文學經典與曆史文獻(如《聊齋志異》、曆代筆記):提供詞彙在具體語境中的實際運用與文化意象。
網絡擴展解釋
“枯屍”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字面含義:指幹枯的屍骨,常見于古籍或文學描述中,如《後漢書·郅恽傳》中提到的“虐及枯屍”。
- 比喻義(現代用法):形容人或物體極度瘦弱、幹癟,缺乏生氣的狀态。
二、構成與出處
- 構詞:由“枯”(幹枯、失去生機)和“屍”(屍體)組成,屬于偏正結構。
- 文獻出處:最早見于東漢史書《後漢書》,描述戰争中屍骨暴露的慘狀,具有曆史語境中的具體指代。
三、使用場景
- 文學描寫: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作品,強調屍骸的腐朽與凄涼感。
- 比喻形容:現代口語或非正式語境中,可比喻人因疾病、饑餓等導緻極度消瘦的狀态(需注意此用法可能帶有貶義或誇張色彩)。
四、相關示例
- 古籍例:“昔文王不忍露白骨……虐及枯屍,取罪神明。”(《後漢書·郅恽傳》)
- 現代例:“他病後瘦如枯屍,令人心疼。”(此為比喻用法,需結合語境理解)
提示:該詞在正式場合使用較少,若需表達類似含義,可酌情替換為“骨瘦如柴”“形容枯槁”等中性詞彙。
别人正在浏覽...
闆齒半閑堂保險燈八字腳鄙晻表兄弟材質殘晖盜視颠隳饤坐男方檢豐豹撫正貢奉光火盜國際兒童節谷子鶴兵合天懷安淮圻火煤子戒子舊情沮散侃侃訚訚考見空峽來臨龍門二十品馬戶冊買懽茅椽名實不副摩奬捏故僄突披繹霹震千古絕唱輕世傲物窮頭榕迳睒閃審察勝況沈腰潘鬓射線適從順手牽羊說言舒揚四清六活堂音它所無傷無臭相安無事宵程小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