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樹的意思、道樹的詳細解釋
道樹的解釋
(1).行道兩旁的樹。《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
(2).菩提樹。相傳 釋迦牟尼 在此樹下成道,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上菩提樹頌啟》:“製茲道樹,顯此金容。” 唐 顧況 《題歙山栖霞寺》詩:“寶瓶無破響,道樹有低枝。” 唐 段成式 《觀山燈獻徐尚書》詩之一:“道樹千花發,扶桑九日移。”
詞語分解
- 道的解釋 道 à 路,方向,途徑:道路。鐵道。志同道合。 指法則、規律:道理。道德。道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學術或宗教的思想體系:道學。傳道。修道。 方法,辦法,技術:門道。醫道。 指“道家”(中國春秋戰國
- 樹的解釋 樹 (樹) ù 木本植物的通稱:樹木。樹林。樹大根深(喻勢力大,根基牢固)。 種植,培育:樹藝(“藝”,種植)。樹荊棘得刺,樹桃李得蔭。 立,建立:樹立。樹敵。 量詞,相當于“株”、“棵”:一樹梅花。
網絡擴展解釋
“道樹”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具體如下:
一、行道兩旁的樹
指種植在道路兩側的樹木,常用于遮陰或美化環境。這一釋義最早見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記載,形容古代百姓勞役繁重時“自經於道樹”,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此用法,例如“地鐵旁的行道樹在夜色中留下斑駁的影子”(例句來自的擴展用法)。
二、菩提樹(佛教術語)
特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典故,因此菩提樹被稱為“道樹”。南朝梁簡文帝《上菩提樹頌啟》中“製茲道樹,顯此金容”即用此意,唐代詩人顧況、段成式等也在詩詞中以此比喻佛法傳承。
補充說明:
- 詞義關聯:第二層含義由第一層“道路旁的樹”引申而來,因菩提樹在佛教中被視為“覺悟之路”的象征。
- 漢字解析:“樹”字本身包含種植(如“十年樹木”)、建立(如“樹立”)等意,與“道樹”的宗教文化内涵形成呼應(參考、6對“樹”的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道樹》一詞是指道教中的神秘之樹,被認為是道教教義的象征。下面将為您提供關于《道樹》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 拆分部首:木(mù);
- 筆畫數:共有8畫。
來源:
《道樹》一詞來自于道教文化,它在道教經典《道德經》中被提及為一種神奇的存在。
繁體:
《道樹》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道樹」。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文字中,對于《道樹》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具體寫法可根據不同曆史時期和著作而有所不同。然而,《道樹》這個詞的含義在不同曆史時期中仍然保持了相似的概念。
例句:
- 我們應該向道樹學習,修身養性,追求内心的甯靜。
- 道樹的生命力展現了自然之道的奧秘。
組詞:
和《道樹》相關的組詞有:道經、道教、道德、道觀等。
近義詞:
與《道樹》意義相近的詞語有:道法自然、大道、神木等。
反義詞:
與《道樹》意義相反的詞語較難界定,因為《道樹》本身代表了道教中的神秘與平靜。可能的反義詞可以是世俗、喧嚣、雜亂等。
希望以上信息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