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道樹的意思、道樹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道樹的解釋

(1).行道兩旁的樹。《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丁男被甲,丁女轉輸,苦不聊生,自經於道樹,死者相望。”

(2).菩提樹。相傳 釋迦牟尼 在此樹下成道,故稱。 南朝 梁簡文帝 《上菩提樹頌啟》:“製茲道樹,顯此金容。” 唐 顧況 《題歙山栖霞寺》詩:“寶瓶無破響,道樹有低枝。” 唐 段成式 《觀山燈獻徐尚書》詩之一:“道樹千花發,扶桑九日移。”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道樹"一詞在漢語中具有特定文化内涵,主要包含以下三層釋義:


一、漢語詞典核心釋義

指佛教寺廟中種植的樹木,尤指具有宗教象征意義的樹種。

出處: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第10卷第1213頁釋義:"寺院中的樹木。亦特指菩提樹。"

(詳見:《漢語大詞典》


二、宗教文化象征

特指菩提樹(梵文Bodhi),因釋迦牟尼于此樹下悟道得名,象征智慧與覺悟。

文獻佐證:

唐代李邕《嵩嶽寺碑》:"道樹森蔚,禅枝蓊郁" ,以"道樹"喻指寺院中承載佛法精神的林木。


三、文學意象延伸

在詩詞中借指修行場所或超脫塵俗之境,如:

王維《過香積寺》:"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 ,雖未直用"道樹",但"古木"意象與之相通,暗含禅院幽寂之境。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2. 《佛學大辭典》(丁福保編)
  3. 《全唐詩》(中華書局點校本)

(注:因古籍原文鍊接需定向檢索,建議通過權威數據庫如"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中華經典古籍庫"驗證。)

網絡擴展解釋

“道樹”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個主要含義,具體如下:

一、行道兩旁的樹

指種植在道路兩側的樹木,常用于遮陰或美化環境。這一釋義最早見于《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中的記載,形容古代百姓勞役繁重時“自經於道樹”,反映出當時的社會背景。現代漢語中仍保留此用法,例如“地鐵旁的行道樹在夜色中留下斑駁的影子”(例句來自的擴展用法)。

二、菩提樹(佛教術語)

特指釋迦牟尼佛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的典故,因此菩提樹被稱為“道樹”。南朝梁簡文帝《上菩提樹頌啟》中“製茲道樹,顯此金容”即用此意,唐代詩人顧況、段成式等也在詩詞中以此比喻佛法傳承。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

百篇科悲悶不當不正層見錯出麤踈啖飲盜誇抵擲礬樓風條分組改本滒淖篝石棍棍橫沖直闖候儀皇灼化石婦護符賤物郊外節幹矜勞硁硁之愚口伐利如鹿蹤緑朝雲沒理論濛籠棉籽絨民隱覓石木撥捏塑弄童碰頭會篇法慓勁齊裆麴引錢軟心腸掃棄刹車審時度勢時辰鐘台資炭精填墳條揭踢瓶推雄頑徒文考五積六受霧簾雲幕消頹黠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