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積年累月 ”。 宋 無名氏 《靖康要錄》卷一:“若積日累月,萬機之微,所失可勝言耶!” 明 歸有光 《祭唐虔伯文》:“胡以白首,獨抱遺經,積日累月,旅貢在庭。” 清 謝增 《<說文通訓定聲>跋》:“自以古文詩賦時蓺積日累月所擇而存者,或尚未可傳,藉令可傳而亦不必傳。”
“積日累月”是一個漢語成語,可拆解為“積日”和“累月”兩部分理解:
1. 字面解析
2. 深層含義 描述事物通過持續性量變最終達到質變的狀态,常用于:
3. 近義對比 與“日積月累”存在細微差異:
使用建議:該成語適用于學術論文、正式文書等強調長期過程的語境,日常口語中更常用“日積月累”。在表達褒義時,可配合具體成果說明(如:積日累月的觀測數據最終揭示了氣候規律)。
《積日累月》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日子一天天過,日子變成月,月子變成年,表示時間的長久積累。
《積日累月》的拆分部首是《秀》和《日》,總共有10畫。
《積日累月》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論語·子罕》:“積日累月,至于泥塗。”,後來成為了一個成語。
繁體字為「積日累月」。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積日累月》在古時的寫法是「積日纍月」。
兒子用功讀書,積日累月,終于考上了心儀的大學。
- 積極從事:努力從事某項事物。 - 累計工資:将多個時間段的工資累加計算得出的總數。
漸漸地、日積月累、逐漸地
一朝一夕、馬上、立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