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蕃服的意思、蕃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蕃服的解释

同“ 藩服 ”。 宋 曾巩 《交州进奉使副梁用律洛菀副使阮陪太常博士制》:“具官某,策名蕃服,纳贡王庭。”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蕃服”是一个具有历史背景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义

“蕃服”原指古代周朝九服制度中的边远行政区划。根据《周礼》记载,王畿(都城周边)以外地区被划分为九个层级,其中“蕃服”位于最外层(距王畿约2500里),承担藩屏中央王朝的职责。这一制度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地理观念。

二、引申含义

在历史文献中,“蕃服”常代指边疆藩属国或归附的外族。例如:

  1. 地理层面:指代臣服于中原王朝的边远地区,如宋代曾巩文中提到“策名蕃服,纳贡王庭”,即描述藩属国官员向朝廷进贡的情景。
  2. 政治层面:强调外族对中央政权的臣服与归顺,如“蕃服”的构成字“蕃”(外族)与“服”(服从)直接体现了这一含义。

三、与“藩服”的关系

“蕃服”与“藩服”为同义词,可互换使用。例如章炳麟在《封建考》中将两者等同,均指代边远藩属区域。

“蕃服”既是古代行政区划的专称,也承载了中原王朝对边疆民族的政治统治理念。如需进一步了解九服制度或相关历史案例,可参考《周礼》等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二

蕃服 (fān fú) 这个词是指古代中国的一种服饰,通常用于形容奇异或异域的外来衣物。在汉字中,蕃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艸 (cǎo) 表示与植物有关,月 (yuè) 表示与月亮有关。它的笔画总共有9画。 蕃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在古时候,中国人将来自边疆或外国的服饰称为蕃服。蕃服往往与中国传统服饰有所不同,使得人们对其产生了兴趣和好奇。 蕃服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蕃服」,与简体字相同。繁体字在某些传统场合仍然用得比较多,以保留汉字的传统气息。 在古代汉字中,蕃服的写法可能有些不同。例如,有可能使用古代的「衣」字来代表服饰,或者在「蕃」字中的艸部旁边加上其它部首来表示不同的含义。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穿着异域的蕃服,给人一种神秘的感觉。 蕃服没有特定的组词,因为它通常用于形容外来的衣物,不是一个常见的字词。 在近义词方面,可以使用异域服饰、外来服饰等类似的表达来表示相同的意思。 至于反义词,因为蕃服是形容奇异或异域的衣物,所以没有明确的反义词。不过,如果要表示相对传统的中式服饰,可以使用中国传统服饰等词语进行对比。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到您!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