楫棹的意思、楫棹的詳細解釋
楫棹的解釋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 1.船槳。短槳稱楫,長槳稱櫂。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譬猶芟刈股肱,獨任胸腹;浮舟江海,捐棄楫櫂,觀者為之寒心。”《南史·儒林傳·王元規》:“ 元規 唯有一小船,倉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 元規 自執檝棹而去。”《漢書·元後傳》“輯濯 越 歌” 唐 顔師古 注:“令執楫櫂人為 越 歌也。”
(2).指船。 晉 潘嶽 《西征賦》:“凡厥寮司,既富而教,鹹帥貧惰,同整檝櫂。” 宋 姜夔 《湘月》詞序:“ 長溪 楊聲伯 典 長沙 檝櫂,居瀕 湘江 。”
詞語分解
- 楫的解釋 楫 í 劃船用具:舟楫。楫師(船工)。中流擊楫。 古同“輯”,聚集。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 棹的解釋 棹 à 劃船的一種工具,形狀和槳差不多。 劃船:“或命巾車,或棹孤舟”。 船:棹夫(船家)。歸棹。 棹 ō 同“桌”。 筆畫數:; 部首:木;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楫棹”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í zhào,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綜合解釋:
1.基本釋義
- 船槳:
指劃船的工具,其中“楫”為短槳,“棹”(或“櫂”)為長槳。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如三國時期曹冏《六代論》中“捐棄楫櫂,觀者為之寒心”,以及《南史》記載王元規“自執檝棹而去”。
- 借指船隻:
在部分語境中,可代指船本身。例如晉代潘嶽《西征賦》中“同整檝櫂”,宋代姜夔詞序中“典長沙檝櫂”均以“楫棹”指船。
2.用法與例句
- 文學化表達:
常見于詩詞或古文,如“勤勞和奮鬥是火車的雙軌……楫棹之手”,強調協作或工具的重要性。
- 近義詞:
槳、櫂、舟楫(均與劃船工具有關)。
補充說明
該詞存在異體寫法,如“檝棹”“檝櫂”,但含義一緻。其使用多具古典色彩,現代語境較少出現,需結合具體文本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二
《楫棹》是一個傳統漢字詞語,通常用于描述劃船或劃船的器具,意為劃槳。下面将對這個詞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等方面進行介紹。
拆分部首和筆畫:《楫棹》由木(木部首)和即(即部首)組成,共有12畫。
來源和繁體:《楫棹》源自古代文獻,最早出現在《詩經·邶風·柏舟》中,意為在船上使用皮裝好的木槳。在繁體字中,該詞為「楫棹」。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中,「楫棹」的寫法與現代稍有差異。在古代,「楫」的字形為「共」的變體,表示共同用力劃船,而「棹」的寫法為象形字,表示劃槳的形狀。
例句:他熟練地握住楫棹,穩穩地劃動船隻前進。
組詞:楫艇(描述一種用于競技劃船的小船)、楫船(指使用槳的船隻)、楫漿(指劃槳的動作)。
近義詞:船槳、船橹(都是指用于劃船的器具)。
反義詞:船帆(指靠風力推動船隻的帆)。
通過以上的介紹,我們對《楫棹》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有了更清晰的了解。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所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