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古訓的意思、古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古訓的解釋

[ancient maxims or precepts] 古代人遵行和推崇的準則

問他為什麼,他總是說古訓如此

詳細解釋

(1).古代流傳下來的典籍或可以作為準繩的話。《詩·大雅·烝民》:“古訓是式,威儀是力。” 鄭玄 箋:“故訓,先王之遺典也。” 漢 孔臧 《與從弟引安國書》:“舊章潛於壁室,正於紛擾之際,欻爾而見,俗儒結舌,古訓復申。” 唐 韓愈 《複志賦》:“始專專於講習兮,非古訓為無所用其心。” 清 龔自珍 《<績溪胡戶部文集>序》:“是謂七十子苗裔之言,是謂禮家大宗之言,其言式古訓,力威儀焉。” ********* 《抗戰以來》二九:“ 中國 古訓: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2).诂訓。指對古字古義的訓釋。古,通“ 詁 ”。 清 江藩 《漢學師承記·惠士奇》:“經之義存乎訓,識字審音,乃知其義,故古訓不可改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古訓”是漢語中一個承載傳統文化内涵的詞彙,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方面綜合闡釋:

一、基本定義

古訓指古代流傳下來、被後人奉為行為準則或道德規範的言論或典籍。它既包含先賢總結的處世智慧(如“民惟邦本,本固邦甯”),也涵蓋古代經典中的訓誡(如《詩經》中“古訓是式,威儀是力”)。

二、曆史淵源

該詞最早見于《詩經·大雅》,鄭玄注解為“先王之遺典”,說明其與古代禮法制度密切相關。漢代後逐漸演變為泛指具有指導意義的傳統箴言,如《書經》強調“不由古訓,于何其訓”。

三、核心特征

  1. 權威性:古人遵行的準則,如治國理念、修身标準;
  2. 傳承性:通過典籍或口述代代相傳;
  3. 實踐性:多源于生活經驗總結,如“賢者在位,能者在職”。

四、現代意義

當代語境中,古訓常被用于強調傳統文化價值,如張維為引用“民惟邦本”論述治國理念。需要注意的是,應用時需結合時代背景辯證思考。

(注:如需查看具體古籍原文或更多案例,可參考、7、8等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古訓的意義

《古訓》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古代的教訓或經驗。它包含了古人智慧的總結和傳承,是對于人們行為準則和思想觀念的寶貴指導。

拆分部首和筆畫

《古訓》的拆分部首為言字旁,總共有11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古訓》一詞源于古代文化傳統,用于描述古代智慧的教誨和世代相傳的經驗。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古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古訓」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因為漢字的形狀和結構在演變過程中經曆了變化。然而,字義和部首通常保持相似。

例句

1. 學習古訓有助于我們了解古代智慧和文化傳統。

2. 走進博物館,你可以看到曆史上各個朝代留下的古訓。

組詞

智訓、道訓、經訓

近義詞

古道、古諺、教誨

反義詞

現代觀念、新潮思想、當代教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