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佛教語。謂 釋迦牟尼 及其先出世的六佛。即過去劫中三佛 毗婆屍 、 屍棄 、 毗舍浮 和現在劫中四佛 拘留孫 、 拘那含 、 迦葉 和 釋迦牟尼 。諸經中名號微異,系轉譯之訛。見《七佛經》、《法苑珠林》卷八。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大覺寺》:“所居之堂,上置七佛,林池飛閣,比之 景明 。” 南朝 陳 徐陵 《東陽雙林寺傅大士碑》:“七佛如來,十方并現。” 清 陳大章 《王文成紀功碑》詩:“ 開先寺 前《七佛碣》,旁有大字鐫崔嵬。”
“七佛”是佛教術語,指釋迦牟尼佛及其之前出現的六位佛陀,合稱“過去七佛”。他們分為兩組:前三佛屬于過去莊嚴劫,後四佛屬于現在賢劫。以下是詳細解釋:
莊嚴劫三佛(過去劫)
賢劫四佛(現在劫)
七佛在《長阿含經》《七佛經》等典籍中被多次提及,如《長阿含經》載:“七佛精進力,放光滅暗冥”,強調其教化衆生的功德。
注意:部分資料誤将阿彌陀佛、觀音等菩薩納入七佛,實為混淆概念。七佛特指釋迦牟尼及其之前的六位佛陀。
《七佛》是指佛教中的七位佛陀的總稱,也稱為“七尊佛”。這七位佛陀分别是釋迦牟尼佛、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藥師佛、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和地藏菩薩。
《七佛》這個詞由“丿”和“人”兩個部首組成,拆分後的筆畫是5畫。
《七佛》這個詞最早出現在佛教經典中,用來指代這七位佛陀。
《七佛》的繁體寫法為「七佛」。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七佛》這個詞的古時候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差異,具體古代寫法需進一步的研究。
1. 去寺廟裡燒香上香,虔誠地朝拜七佛。
2. 每個年初,我們都會向七佛祈福,希望一年平安吉祥。
3. 學習佛法,可以了解七佛的教誨和故事。
七佛像、七佛殿、七佛山、七佛道場
七尊佛、七位佛陀、七位菩薩
非佛、非菩薩、衆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