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貪婪嫉妒。《文選·潘嶽<馬汧督诔>》:“如何吝嫉,搖之筆端。” 李善 注:“吝嫉,謂有司貪吝嫉妬也。”
“吝嫉”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及解釋如下:
吝嫉(拼音:lìn jí)指貪婪且嫉妒的心理或行為,通常用于形容人因私欲而對他人産生的不滿與怨恨。該詞由“吝”(吝啬、貪戀)和“嫉”(嫉妒、憎恨)組合而成,強調因過度貪求與心胸狹隘導緻的負面情緒。
該詞最早見于西晉潘嶽的《馬汧督诔》:“如何吝嫉,搖之筆端。”
李善在《文選注》中進一步解釋:“謂有司貪吝嫉妬也”,即指責官吏因貪婪和嫉妒而歪曲事實。
“吝嫉”是兼具“貪吝”與“嫉妒”雙重含義的貶義詞,需結合具體語境分析。如需進一步了解例證或曆史背景,可參考《文選》及相關古籍注釋。
吝嫉是一個中文詞彙,意味着吝啬和忌妒。它是由兩個部首組成的,分别是吅和取。吅的意思是封住或保存,取的意思是争奪。所以吝嫉的意思是害怕失去一樣東西而又不願意與别人分享。
吝的部首是口,共有7劃;嫉的部首是女,共有9劃。
吝嫉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左傳》。在《左傳》中,吝嫉用來描述人們的内心感受,表示對别人的財富、地位或成就心生嫉妒,并且不願意給予分享或幫助。
吝嫉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吝嫉。繁體字保留了原始的字形和結構,更接近古時候漢字的寫法。
在古代,吝嫉的漢字寫法略有變化。吝的古代寫法是冘,嫉的古代寫法是㠁。冘表示惡意,㠁表示妒忌。所以古代的寫法更加直接地強調了吝嫉的負面情感。
以下是吝嫉的例句:
他因吝嫉而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成功。
她的吝嫉心使她看不到别人的優點。
吝嫉不僅會傷害别人的感情,也會阻礙自己的成長。
組詞:吝啬、吝啬鬼、嫉妒、忌妒、羨慕。
近義詞:妒忌、眼紅、嫉妒心。
反義詞:樂于分享、慷慨、寬容。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