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fine]贊美之詞。即“好啊”
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傳·昭公十六年》
(2) 後為僧人用作表示驚歎的口頭語,既可以表示贊許,又可以表示不滿,猶言“罪過”
(1).贊歎之辭。《左傳·昭公十六年》:“ 宣子 曰:‘善哉,子之言是。’”《論語·顔淵》:“ 齊景公 問政於 孔子 , 孔子 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 邢昺 疏:“ 景公 聞 孔子 之言而信服之,故嘆曰‘善哉’。”《法華經·方便品》:“梵音慰喻我,善哉 釋迦 文。” 遼 智化 《玉石觀音唱和詩》:“方池波面躡花臺,瞻奉無非唱善哉。”
(2).傳說中的樹名。《太平廣記》卷一七三引 南朝 梁 殷芸 《小說》:“ 漢武 遊 上林 ,見一好樹,問 東方朔 , 朔 曰:‘名善哉。’”
(3).鳳鳥夜鳴。《初學記》卷三十引《論語摘衰聖》:“﹝鳳﹞夜鳴曰善哉,晨鳴曰賀世。”
“善哉”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隨語境變化,主要可從以下三方面解讀:
贊美或贊同
表示對他人觀點或行為的稱贊,相當于“好啊”“說得好”。例如《左傳·昭公十六年》記載:“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即子産的觀點得到宣子的高度認可。
感歎語氣詞
古人常以“善哉”表達驚歎或感慨,既可表贊許(如“善哉!此計甚妙”),也可隱含不滿(如僧人用其表罪過或贖罪)。
在佛經翻譯和僧人用語中,“善哉”被賦予宗教色彩:
部分文獻提到“善哉”指傳說中的樹名或鳳鳥夜鳴現象,但此類用法較為罕見,需結合具體文本分析。
示例用法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或例句,可參考《左傳》《佛經》等古籍,或查閱權威詞典。
善哉是一個漢字詞語,作為副詞使用,意思是表達贊歎、稱贊、贊美的情感。該詞的拆分部首是口和日,總共有12畫。
來源:善哉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為政篇》中,是孔子對于善良的表揚和贊美之詞。在古代,善哉常用來形容人的品德高尚、行為正直。
繁體:善哉的繁體字不同于簡體字,繁體字為「善哉」。雖然繁體字與簡體字的字形有所差異,但是其意義和用法是完全一緻的。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善哉的寫法與現代基本相同,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他救助了那個被困的小狗,真是善哉!
2. 這部電影展現了人性的善哉和溫暖。
組詞:善良、善舉、善心、善行、善後
近義詞:贊美、稱贊、贊歎
反義詞:惡劣、邪惡、卑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