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翻來複去,轉動身體。《詩·周南·關雎》:“悠哉悠哉,展轉反側。” 漢 王粲 《登樓賦》:“夜參半而不寐兮,悵盤桓以反側。” 唐 杜甫 《彭衙行》:“懷中掩其口,反側聲愈嗔。”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某王子》:“長史驚而寤,陰異之,歎息不能復寐,反側達旦。”
(2).反複無常。《詩·小雅·何人斯》:“作此好歌,以極反側。”《楚辭·天問》:“天命反側,反罰何佑?” 朱熹 集注:“反側,言無常也。”
(3).不安分,不順服。《荀子·王制》:“故姦言、姦説、姦事、姦能、遁逃反側之民,職而教之,須而待之。” 王先謙 集解:“反側之民,不安之民也。”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或收市重寳,逃入反側之地,以資寇盜。” 清 王韬 《淞濱瑣話·金玉蟾》:“内消反側,外絶覬覦,遠近晏然。” ********* 《國6*民6*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鄧本殷 等負隅于南路, 楊希閩 、 劉震寰 等,更反側于肘腋之下。”
(4).惶恐不安。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方正》:“ 王含 作 廬江郡 ,貪濁狼籍。 王敦 護其兄,故於衆坐稱:‘家兄在郡定佳, 廬江 人士鹹稱之。’時 何充 為 敦 主簿,在坐,正色曰:‘ 充 即 廬江 人,所聞異於此。’ 敦 默然,旁人為之反側, 充 晏然神意自若。” 宋 王安石 《上富相公書》:“三司判官,尤朝廷所選擇,出則被使漕運,而金穀之事,某生平所不習,此所以蒙恩反側而不敢冒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反側漢語 快速查詢。
“反側”是一個多義文言詞彙,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四層釋義:
身體翻來覆去(本義)
形容因心事或不適而睡卧不安。如《詩經·周南·關雎》中“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以及提到的現代例句“那天夜裡他在地上輾轉反側”。
不順從、不安定(引申義)
指人或群體難以管束、心懷異動。例如《荀子·王制》中“反側之民”指不安分的百姓,諸葛亮對聯“能攻心則反側自消”則指通過策略消除叛亂隱患。
反複無常(抽象引申)
多用于描述天命、局勢的變化不定。如《楚辭·天問》“天命反側,何罰何佑”,以及提到的“天命反側”。
違背法度或反叛(特殊語境)
在政治語境中可指叛亂行為,如《周禮·夏官·匡人》“使無敢反側”強調維護統治秩序。
補充說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