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像鲸魚和蛇一樣吞食。比喻侵吞兼并。 清 魯一同 《秦論》:“ 秦 人一出其師以撓 山 東,諸侯莫能支,鲸吞蛇噬,不及百年,天下席捲而入於 秦 矣。”
“鲸吞蛇噬”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jīng tūn shé shì,其核心含義是比喻強大的勢力以暴力或強勢手段侵吞、兼并弱小的個體或群體。以下是詳細解釋:
此成語通過動物行為的對比,生動揭示了強權擴張的殘酷性,常見于曆史、政治或商業語境中,警示對弱勢群體的保護。
《鲸吞蛇噬》這個詞是形容動物的行為,指由大而泰,由吞而掠,形容兇殘貪婪無厭的喻意。
《鲸吞蛇噬》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鲸(魚部,10畫):魚(8畫)+口(3畫)
吞(口部,5畫):口(3畫)+千(3畫)
蛇(蟲部,13畫):蟲(6畫)+屍(4畫)+丿(1畫)+丶(1畫)+一(1畫)
噬(口部,14畫):口(3畫)+史(5畫)+㇒(2畫)+屍(4畫)
《鲸吞蛇噬》這個詞源于中國古代的神話傳說和寓言故事。亦為成語,用以形容某些動物的兇狠殘暴的品行。
《鯨吞蛇噬》是該成語的繁體字形。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可能會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對于《鲸吞蛇噬》一詞,古代與現代的寫法并無太大區别。
1. 這隻饑餓的獅子看見羚羊後,便鲸吞蛇噬,吃得連骨頭都不剩。
2. 這個企業的競争策略就是鲸吞蛇噬,吞并周邊的小型公司。
鲸吞、蛇噬、吞噬、鲸蛇、掠奪、兇殘、貪婪、無厭
吞并、剝削、掠奪、咬牙切齒、兇暴
和諧、均衡、友善、分享、克制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