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raw last breath] 死亡
三姑娘剛到,老太爺就氣絕了
(1).猶昏厥。《漢書·蘇武傳》:“ 武 氣絶,半日復息。”
(2).謂人受強烈刺激時,精神亢奮或緊張到呼吸短暫閉塞。 唐 張鷟 《遊仙窟》:“耳聞猶氣絶,眼見若為憐。” 魯迅 《三閑集·現今的新文學的概觀》:“現在的人們既然神經過敏,聽到‘俄’字便要氣絕,連嘴唇也快要不準紅了。”
(3).呼吸停止。 漢 王充 《論衡·道虛》:“諸生息之物,氣絶則死。” 北齊 顔之推 《顔氏家訓·終制》:“吾今羈旅,身若浮雲,竟未知何鄉是吾葬地,唯當氣絶便埋之耳。” 郭沫若 《孔雀膽》第四幕:“﹝ 阿蓋 ﹞倒下,氣絕。”
“氣絕”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細微差異,主要包含以下三層解釋:
指呼吸停止、生命終結,是最常見的用法。例如:
指因強烈刺激導緻短暫失去意識或呼吸暫停,但未真正死亡。例如:
在文學或口語中,可形容極度震驚、憤怒等情緒狀态。例如: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參考《論衡》《漢書》等文獻,或查看上述來源網頁。
氣絕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氣息很微弱或完全消失。
拆分部首為氣(氣旁)和絕(結繩旁),總計五筆。
氣絕是一個漢語詞彙,源于古代漢族人對生死的思考和描述。
在繁體字中,氣絕的寫法為「氣絕」。
在古代漢字中,氣絕的寫法可以是「氣斷」或「氣竭」。
1. 他被深深的寒意包圍,感覺氣絕如也。
2. 嚴重貧血使她幾乎氣絕了。
1. 氣絕氣息:形容氣息微弱或完全消失。
2. 氣絕生機:形容生機瀕臨消失。
1. 窒息:形容因窒息而停止呼吸。
2. 衰竭:形容體力或能量耗竭至極。
1. 激動:形容情緒激動或充滿活力。
2. 噴氣:形容氣息充足或向外呼出氣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