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角粽的意思、角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角粽的解釋

亦作“ 角糉 ”。亦作“ 角糭 ”。即角黍。俗稱粽子。 宋 歐陽修 《漁家傲》詞:“五色新絲纏角糉,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全元散曲·迎仙客·五月》:“結艾人,賞蕤賓,菖蒲酒香開玉樽。彩絲纏,角粽新, 楚 些招魂,細寫懷沙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角粽是中國傳統節日食品,特指端午節食用的粽類點心,因外形帶有棱角而得名。其名稱源自古代祭祀文化,《漢語大詞典》記載,“角”指代立體幾何形狀中的尖角,“粽”則是由糯米包裹餡料并用箬葉紮制而成的食物。從制作工藝來看,角粽需将浸泡後的糯米填入折成錐形的粽葉中,填入鹹蛋黃、豬肉或豆沙等餡料後捆紮成三角錐狀,通過蒸煮形成緊實結構。

這種食品的曆史可追溯至戰國時期,《荊楚歲時記》提及楚地百姓為紀念屈原将米糧裝入竹筒投江,後逐漸演變為用植物葉片包裹成型。角粽的棱角形态被《中國民俗文化》解讀為“對應天地四象”,三棱造型象征天、地、人三才合一的文化内涵。

在現代飲食體系中,角粽仍保持着南北差異特征。北方多見紅棗豆沙甜粽,江南地區流行鮮肉蛋黃粽,嶺南則保留堿水粽傳統制法。2021年國務院公布的國家級非遺名錄中,嘉興粽子制作技藝等五個地區的粽藝被列入傳統技藝保護項目,印證了角粽在中華飲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網絡擴展解釋

“角粽”是漢語詞彙,以下為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角粽指用蘆葉或竹葉包裹糯米制成的尖角形食品,即粽子的别稱。其名稱來源于外形特征,“角”指尖角形狀,“粽”則代指糯米制品。

  2. 别稱與寫法
    亦作“角糉”“角糭”,與“角黍”同義,均為粽子的古稱。部分文獻中“粽”字也寫作“糉”或“糭”,屬于異體字。

  3. 形狀與材料
    傳統角粽以蘆葉、竹葉或箬葉包裹,外形呈尖角狀,内部填充糯米,常加入棗、豆等配料。宋代歐陽修《漁家傲》中“五色新絲纏角粽”描述了用彩色絲線裝飾的習俗。

  4. 文化關聯
    角粽與端午節密切相關,是節日特色食品,常與艾草、菖蒲酒等元素共同出現,象征驅邪納福。元曲《迎仙客·五月》提到“彩絲纏,角粽新”,體現了其節慶内涵。

  5. 文學出處
    除歐陽修詞作外,《南史》等古籍中也有相關記載,如“服玩果粽,足以緻誠”,說明其曆史可追溯至南北朝時期。


提示: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方言用法,可參考滬江線上詞典及漢典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貝多經悲淚便民房猜妒撤爛污碜可可川甽楚岫瑤姬撺越搭背啗嚼鼎新短毀斷目對換餌烹二張犯教發興風塵僕僕鳳閣舍人泔水顧盼自豪還軍後前建生膠瑟荊革靳巧今日九獻舉首加額口乾舌焦留情龍媒律格芒頭暮耋睦劇弄影叛匪剽取品彙輕重九府清品湫居臍香傻冒兒參回瘦刮刮水澆地谇诟螳臂當車庭阙溫恻紋銀武侯兀坐鮮煇消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