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月的意思、冰月的詳細解釋
冰月的解釋
(1).冬季。《晏子春秋·谏下四》:“ 景公 令兵摶治,當臈冰月之間而寒,民多凍餒,而功不成。”《晏子春秋·谏下十三》:“古聖人製衣服也,冬輕而暖,夏輕而凊,今金玉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
(2).冰人月老。指媒人。 明 單本 《蕉帕記·尋春》:“ 胡公 有女,名曰 弱妹 ,天姿俊雅,性質聰明,貌堪閉月羞花,巧擅描鸞刺鳳。小生欲締 秦 晉 之盟,奈無冰月之便,故此逡巡,未遂所願。”
詞語分解
- 冰的解釋 冰 ī 水因冷凝結成的固體:冰塊。冰淩。冰箱。冰窖。冰雕。冰封。冰球。冰鎮。冰釋(像冰一樣融化,喻嫌隙、懷疑、誤會等完全消除)。冰淇淋。 結晶成固體,呈結晶形的:冰糖。冰晶石。 使人感到寒冷:冰手冰腳
- 月的解釋 月 è 地球最大的天然衛星(亦稱“月亮”、“月球”):月光(月球反射太陽的光)。月蝕。 計時單位:一月。月份。歲月不居(時光不停地流逝)。 按月出現的,每月的:月刊。月薪。 形狀像月亮的,圓的:月餅。
網絡擴展解釋
“冰月”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指代冬季
該用法源于古籍《晏子春秋》,如“當臈冰月之間而寒”(《谏下四》)和“冰月服之,是重寒也”(《谏下十三》》),均以“冰月”描述寒冷季節或冬季的嚴寒氣候。
-
指媒人
明代戲曲《蕉帕記·尋春》中,“冰月”被用作“冰人月老”的簡稱,代指促成婚姻的媒人。例如“奈無冰月之便”即表示缺乏媒人牽線。
二、引申含義
在文學語境中,“冰月”還可比喻情感冷淡或孤寂氛圍。例如元代《窦娥冤》中,用“冰月”暗喻人際關系的疏離。現代作品中也有類似用法,如“雙眸含冰,月白的臉龐裹着一絲冷霜”。
三、其他用法
- 古曆法中的代稱
部分文獻(如《陳逆簋》銘文)将“冰月”作為農曆十一月的别稱。
- 文學作品中的意象
常用于描繪清冷場景或人物性格,如“隱姓埋名于西北小鎮”的蕭涵和慕冰月。
“冰月”的核心含義為“冬季”和“媒人”,文學中可拓展為情感隱喻或時間代稱,具體需結合上下文理解。如需更完整考據,可查閱《晏子春秋》《蕉帕記》等古籍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冰月」一詞的意思
冰月指的是冷冰冰的月亮,形容月光清冷透徹。
拆分部首和筆畫
「冰月」的部首拆分為「冫」和「⺼」,其中「冫」為冰部,表示與冰相關的意思。「冰月」總計有6筆。
來源
「冰月」一詞來源于漢語,是由「冰」和「月」兩個字合并而成的合成詞。
繁體
在繁體字中,「冰月」的寫法與簡體字保持一緻。
古時候漢字寫法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變遷,「冰月」一詞在不同曆史時期可能有不同的寫法。然而,由于筆畫結構相對簡單,沒有出現大的變化。
例句
1. 暴風雪中的星空下,照亮了整個山谷的是一輪冰月。
2. 她靜靜地站在海邊,凝視着那冷豔的冰月。
組詞
與「冰月」相關的常見組詞有:冰山、月光、冰冷、明月等。
近義詞
與「冰月」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寒月、冷月、冰冷的月光等。
反義詞
與「冰月」意思相反的詞語有:暖月、溫暖的月光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