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經筭的意思、經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經筭的解釋

亦作“ 經算 ”。籌劃謀算。《三國志·蜀志·楊戲傳》:“暫思經筭,覩事知機。”《北齊書·後主幼主紀論》:“ 武成 風度高爽,經算弘長,文武之官,俱盡其力,有帝王之量矣。”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經筭”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分字釋義

  1. 經(經)

    • 本義:指織布時縱向的紗線(與“緯”相對),如“經紗、經線”。
    • 引申義:
      • 地理學中的南北向子午線,如“東經、西經”;
      • 經典著作(如《詩經》《易經》)或宗教典籍;
      • 治理、管理,如“經營、經綸”。
    • 字形演變:形聲字,從“糸”(表絲線),巠聲。
    • 讀音:suàn(與“算”同源)。
    • 含義:
      • 古代計算用的竹制工具(類似算籌);
      • 計算、謀劃,如《說文解字》載:“筭,長六寸,計曆數者。”

二、組合詞義推測

“經筭”屬于罕見組合,可能有兩種解讀:

  1. 字面義:指通過計算或籌劃的“經線”,引申為對事物的精密規劃(結合“經”的治理義與“筭”的計算義)。
  2. 典籍關聯:或與古代經濟管理相關,如《周禮》中“九筭”涉及財政核算,可能與“經國大計”相關,但無直接文獻佐證。

三、使用建議

該詞未見于權威詞典(如-4未提及),若需準确釋義,建議提供具體語境或查閱古籍原文。
(注:若用戶實際指“經算”,則為經濟核算的簡寫,需進一步确認。)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經筭

《經筭》是一個漢語詞彙,常用于古代文獻中,它指的是借助竹、木等材料制作的測量工具。也被稱為“經具、繩具、量籌”等。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經筭”的偏旁部首是竹(⺮),共有12個筆畫。

來源和繁體

“經筭”源自于古代的測量工具,最早出現在史書和經典中,用以描述古代人們使用的測量工具。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為「經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古代寫法中的《經筭》簡化了一些筆畫,并且形态上與現代稍有差異。

例句

1. 《逸周書·問刑》:“筭罪之土服速诘,以連系祚實。”
在這句話中,“筭”指的是通過測量工具來判斷罪行的方法。

2. 《晉書·羊祜傳》:“筭度并能,宏蓋兼量之器。”
這句話中的“筭度并能”指的是通過測量工具來進行精确計算。

組詞

組詞:“經曆、經驗、筭測、筭算”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量度、測量、計算”。

反義詞:“猜測、估算”。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