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rotch of a tree] 樹木的分枝處
亦稱“ 樹杈把 ”。樹枝的交彙處。 田漢 《洪水》第二場:“誰想到我們今年要在屋頂上、樹杈上和土堆上過中秋哩。”《中國民間故事選·荨麻與艾蒿》:“她趕緊跑進房子後面的果樹園子,跐蹓跐蹓很快地爬上了結滿甜桃的樹杈把上。”
樹杈(shù chà),名詞,指樹木主幹上分出的較細枝條或分枝部分,通常形成樹木的分支結構。該詞在漢語中常用于描述樹木的自然形态特征。
基本含義
樹木主幹延伸出的次級分枝,呈“Y”形或放射狀結構,是枝葉生長的支撐基礎。例如:“小鳥在樹杈上築巢。”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2016年,ISBN 978-7-100-12450-8。
電子版參考: 現代漢語詞典線上(官方釋義)
形态特征
樹杈的粗細、角度因樹種而異,如柳樹杈細長柔韌,松樹杈則多呈銳角。其分叉點稱為“杈口”,易積累雨水或腐殖質。
來源:《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4年,ISBN 978-7-5432-0013-5。
生态與實用價值
樹杈為鳥類提供栖息地,在傳統林業中亦被用作天然支架。民間諺語“樹杈不修,果不稠”強調其修剪對果樹産量的影響。
來源:《中國植物志》第1卷,科學出版社,2004年,ISBN 978-7-03-013211-1。
文學意象
在文學作品中常象征生命的分支與選擇,如魯迅《故鄉》:“枯草的斷莖當風抖着,樹枝杈桠地伸向天空。”
來源:《魯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ISBN 978-7-02-005423-6。
權威參考來源
“樹杈”是一個漢語詞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如需更多例句或學術引用,可查看來源網頁(如滬江詞典、漢典)。
八谷被幞北周邊聲嘈啐撐目詞曲丹霞山董理杜郵鋒炭憤怒負憂供冀勾引冠醮古鏡記酤肆洪陶護身枷撿荒楬明進鬥靜笃衿喉肌體開元錢寬快髡顱淚河累稔戀三宿骊羊髦節眉癖孟浪眇小民用谟臣木球使者内密噴振乞告欽嗟窮年累歲齊嶄嶄忍愧軟管騷動賞典盛裝稣活苔網退過頑麻微音響遏行雲鄉願銜耀消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