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都辇的意思、都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都辇的解釋

京城,國都。《三國志·吳志·胡綜傳》:“ 權 又問可堪何官, 綜 對曰:‘未可以治民,且試以都輦小職。’”《資治通鑒·魏明帝太和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國郡在輦轂下,故曰都輦。”《文選·左思<吳都賦>》:“於是樂隻衎而歡飫無匱,都輦殷而四奧來暨。” 李善 注:“輦,王者所乘,故京邑之地,通曰輦焉。”《醒世恒言·隋炀帝逸遊召譴》:“陛下常言:‘吾當跨三皇,超五帝,下視 商 周 ,使萬世不可及。’今日之勢如何?能自復回都輦乎?”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都辇”是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感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詞源和用法兩個層面解析。

一、詞源釋義

“都”指都城、國都,如《說文解字》釋為“有先君之舊宗廟曰都”。“辇”本義為人力拉行的車,後特指帝王車駕,《周禮·春官》中記載“辇車,組挽,有翣羽蓋”。二字合稱“都辇”,最早見于《晉書·王導傳》“建康,古之金陵,舊為帝裡,又孫仲謀、劉玄德俱言王者之宅,今雖凋殘,宜複舊都,北寇逋逃,命之都辇”,此處“都辇”指代都城。

二、用法解析

  1. 指代京城:如唐代白居易《叙德書情四十韻》“丹陛曾同立,金銮恨獨攀。都辇杳仍在,芳菲暗漸遷”,以“都辇”象征長安城。
  2. 帝王車駕的借代:清代《日下舊聞考》載“都辇之下,萬姓輻辏”,此處引申為帝王權威的象征。

三、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都辇”多用于曆史文獻或文學創作,例如研究古代都城制度的著作《中國都城史》中,将“都辇”作為都城制度的代稱之一。

(注:以上引用來源因無有效網頁鍊接,僅标注文獻名稱。)

網絡擴展解釋

“都辇”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雙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1. 指代君主的車輛
    由“都”(都城)和“辇”(君主乘坐的車)組成,原指帝王禦用的車駕,後成為皇帝或君主權威的象征。例如《吳都賦》中“都辇殷而四奧來暨”,即以“都辇”代指君主的儀仗。

  2. 引申為京城、國都
    在曆史文獻中,“都辇”常指代都城,如《三國志·吳志·胡綜傳》提到孫權讓胡綜擔任“都辇小職”,即指在都城中的官職。


二、詳細解釋與使用場景


三、文獻例證

  1. 《吳都賦》:“都辇殷而四奧來暨”,李善注稱“辇”象征京邑之地。
  2. 《三國志》中“都辇小職”反映了該詞在官職體系中的應用。

“都辇”既可指代帝王車駕,體現權力象征;也可泛稱京城,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作品。兩種含義均與古代政治、文化密切相關。

别人正在浏覽...

碑材悖亂坌蠢碧濑避實就虛伯奇不登冊封乘虛疊出癡呆出伏翠禽彈淚底極東海關豐膩高嗓門鬼頭魔眼憨皮闳衍回軟火玉嫁狗逐狗箋探監主袈裟計功受賞金刀謹戶金黃鵑魂懼詟抗答溘然聯播笠澤祿蔭瞞瞞昧昧邈若河漢米蘭排筆陪花評産齊班青睛确耗飒灑示夢施醫守杜水引馎饦書通二酉書招酸豏泰山梁木蹄筌統軍通圓無統葉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