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确切的消息。 清 夏燮 《中西紀事·粵民義師》:“又省城謡言紛起,雲城外九十六村之人,共謀糾合,克服城池。然亦久無确耗。” 清 夏燮 《長江設關》:“ 法國 領事亦無來 潯 确耗。”
“确耗”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兩種不同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确實的消耗(時間/資源)
指對時間、精力、物力等資源的實際耗費,強調“确鑿性”。例如在項目管理中,可用于描述某項任務的實際成本或進度消耗。
使用場景:書面語或正式場合,如成本核算、工作報告等。
确切的消息
這一含義源自曆史文獻,表示“準确的信息或音信”。例如清代夏燮《中西紀事》中“久無确耗”指“長時間沒有确切消息”。
使用場景:多見于古籍或曆史文本,現代使用較少。
兩種含義的差異主要源于“耗”的多義性,需根據上下文靈活理解。
《确耗》是一個古代漢字,意思是“确實耗費”。它可以用來描述消耗各種資源或精力時,感覺非常真實和确切。
《确耗》的部首是“耒”,拆分後的部首是“西”。它的總筆畫數是16畫。
《确耗》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康熙字典》。它是在《康熙字典》中被收錄的,用于描述确實、真實耗費的概念。
《确耗》在繁體中的寫法與簡體相同,保持不變。
根據古代文獻的記錄,古時候《确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差異。它的寫法是在耒旁邊加上一個額外的墨字旁。
1. 他為了完成這個項目,确耗了大量的時間和資源。
2. 這次任務讓我确耗了太多的精力和體力。
1. 确切:表示非常準确和确切。
2. 耗費:表示使用或耗費時間、金錢、精力等。
3. 确定:表示确定或确認事物的狀态或真實性。
4. 耗損:表示物品或資源的使用過程中逐漸減少或減損。
确定、确認、證實
財源、節省、保存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