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功受賞的意思、計功受賞的詳細解釋
計功受賞的解釋
[award according to contributions] 根據功勞大小來确定獎勵的檔次。形容按出力多少給予報酬
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後漢書·南匈奴傳》
詳細解釋
同“ 計功行賞 ”。受,授。《後漢書·南匈奴傳》:“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晉書·齊王冏傳》:“ 長沙 、 成都 、 魯 、 衞 之密,國之親親,與明公計功受賞,尚不自先。”
詞語分解
- 計功的解釋 .計算功績。《左傳·襄公十九年》:“夫銘,天子令德,諸侯言時計功。” 杜預 注:“舉得時,動有功,則可銘也。” 宋 沉括 《夢溪筆談·權智》:“然 青 之用兵,主勝而已,不求奇功,故未嘗大敗,計功最
- 受賞的解釋 受到獎賞立功受賞詳細解釋受賞賜。《漢書·王莽傳上》:“今公每見,輒流涕叩頭言願不受賞,賞即加不敢當位。”《隋書·李文博傳》:“賞罰之設,功過所歸,今王妃生男,於群官何事,乃妄受賞也。” 宋 蘇轍
網絡擴展解釋
“計功受賞”是一個漢語成語,讀作jì gōng shòu shǎng,意為根據功勞的大小給予相應的獎賞,強調按實際貢獻分配獎勵。以下是詳細解析:
核心含義
- 按功行賞:根據個人或集體的功勞大小确定獎賞的等級,體現公平性。這一概念常見于古代軍事、政治等領域,如《後漢書·南匈奴傳》中提到“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
- 同義詞:與“計功行賞”含義相同,兩者可互換使用。
出處與典故
- 《淮南子·人間訓》
最早記載于西漢典籍,原文為:“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苟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 強調忠臣應以實際功勞接受獎賞,而非貪圖虛名。
- 《後漢書·南匈奴傳》
東漢時期用于描述對邊疆将士的獎賞規則:“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
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作謂語、賓語,常見于書面語或正式場合。
- 應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論功行賞的制度或行為,如古代軍功評定、現代企業績效獎勵等。例如《晉書·齊王冏傳》提到:“長沙、成都,魯衛之密……計功受賞,尚不自先”。
補充說明
- “受”與“授”:成語中的“受”通“授”,即“授予”之意,需結合古文語境理解。
- 現代延伸:如今可用于職場、項目管理等領域,強調以實際貢獻為評價标準。
如需更完整的古典用例,可參考《淮南子》《後漢書》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計功受賞
《計功受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根據功績或者貢獻來給予相應的獎勵或報酬。它可以用來形容一個人根據自己的努力和付出獲得相應的回報。
拆分部首和筆畫:
計(計=言+十,共6筆)
功(功=力+工,共5筆)
受(受=又+口,共5筆)
賞(賞=貝+尚,共7筆)
來源:《計功受賞》最早出自中國周代古典文化經典《周易》的《離卦》。《離卦》中有一句話:“既忌雷電,又守廟谷,亦不利有攸往。”從這句話中,我們可以理解為一個人做事情要既避免風險,又要盡心盡力,才能得到回報。
繁體形式:計功受賞
古時候漢字寫法:計功受賞
例句:
1. 他在公司出色地完成了一項重要項目,得到了計功受賞的機會。
2. 努力工作是計功受賞的前提。
組詞:計劃、功勳、受益、賞心、報酬
近義詞:辛勤努力、得到回報、功高蓋世
反義詞:不争氣、勞而無獲、付出無果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